1955年9月评出的开国元帅和开国大将共20人,一条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人民军队早期的建军贡献。符合这样条件的人,在历史上其实远不止二十人,但有不少元勋在革命进程当中牺牲了,也就无法参与最终的评衔。1930年10月到1931年9月,短短一年时间内,有三位能力极为出众的我军名将不幸牺牲,若他们能够坚持到建国后的授衔仪式,论资历和贡献不是元帅也是大将,这三人分别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位是伍中豪将军。伍中豪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参加黄埔军校,是红军早期的重要指挥员、主席一生最喜爱的将领之一,甚至胜过早期的林帅。伍中豪曾出任红一方面军12军军长,由于他的军事才能出众,朱总司令一度有意在自己进入军委之后,把他提拔为红一方面军的总指挥。但是伍中豪英年早逝,1930年便牺牲了,年仅二十五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光指挥能力出众,他的文学水平也是红军将领中最高的,诗词创作能力甚至可以和主席比肩。这样能文能武的高级将领,在人民军队创建初期是极为珍贵的人才,他的战略眼光超群,主张建立农村根据地、反对打长沙,都能看出他的战略高度。伍中豪生前和彭总、林帅以及黄公略并列为中央红军的“四骁将”,另外三人是什么级别呢?林帅和彭老总不必说了,都在十大元帅当中位居前三;而黄公略也是本文的主角之一,我们接着往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人中第二位牺牲的是朱云卿将军。朱云卿1925年入党,第二年从黄埔军校毕业,深得总理赏识。1927年朱云卿参加南昌起义,后来还随主席发动秋收起义:早期的三大起义他占了两个,是井冈山的骨干将领,可谓主席最信赖的嫡系干部之一。1930年朱云卿将军成为红一军团的参谋长、红军军委总参谋部长,也是事实上人民军队最早的一位总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国元帅当中,刘司令、叶帅和徐帅都担任过这一职务,但是比朱云卿要晚。遗憾的是,1931年5月朱云卿在医院养伤的时候,被敌人无耻地暗杀了,24岁便英年早逝,主席为此痛心不已。在朱云卿牺牲之后,刘帅才接任总参谋长职务,可见朱将军在红军早期的地位和卓越军事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位牺牲的,是黄公略将军。黄公略跟伍中豪、朱云卿略有不同,他虽是中央红军的名将,但早期是跟随彭总发动平江起义的重要干部,后期才和朱、毛的部队会合,进入红一军团。黄公略是主席亲自点名调到红一军团的,在红军早期这样的高级将领调动情况并不多见,可见主席有多么欣赏他。革命生涯中,主席会为一些我军名将写下诗词,赞颂他们的优点,第一个享受这种待遇的人就是黄公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公略出任中央红军第3军军长,他当时在军队中的地位有多高呢?老蒋把中央红军主要负责人称为“朱毛彭黄”,前三位人人皆知,第四位就是黄公略。可以与红军的三位主要首长并列,足见其实力。如果黄公略没有在1931年9月牺牲,建国后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红军四骁将”牺牲了两位,就是黄公略和伍中豪。本文当中的3位主角,如果在1930年到1931年没有牺牲,而是能够见证新中国的诞生,1955年授衔时至少也是大将以上的级别。我们在敬仰和怀念十大元帅、大将的同时,也不该忘记这些早早为革命献身的人民军队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