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明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立王朝正统之后,明廷便开始沿着前朝的历史车辙缓步发展。朱元璋在吸取了前元的覆灭教训后,采取了与民休息的发展方针。这样的发展方针持续了近百年的时间,这也让百废待兴的明初迎来平稳和繁荣。

明中叶以后,明朝的工商业发展迅速,市民阶层的地位逐步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的提高,在明代小说中得到了体现。明小说是基于宋元说话艺术而诞生的文体,这种“接地气”的艺术方式让明小说自诞生之初便获得了大众的热烈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东日记》记载:

“今书坊相传,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事,农工商贩抄写绘画,家畜而人有之,痴文妇,尤所酷好。”

由此可见,明小说诞生之初,内容大多是贴近生活的市井小事,所以生活在中下阶层的普通市民十分喜爱这类文学。当然,时人并不会称这种文体为小说,而是叫做“拟话本”。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这种语言形式与宋元话本高度相似。

可以说,不论是《水浒传》还是《西游记》,这些明代小说中都有宋元说话艺术的影子。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明嘉靖之后,这一时期诞生的《金瓶梅》便是讲唱文学的集大成之作。且自宋元时期通俗文体盛行开始,这种文学形式便已在文学领域扎下了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中叶以后社会发展稳定,所以通俗文体再次得到时人的重视,亦形成了完善的理论结构,充分地展现出通俗小说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例如:时人李贽就给予《西厢记》、《水浒传》等小说集高的评价,认为这两部小说达到了六朝诗以及秦汉文赋的高度。袁宏道则认为《水浒传》和《金瓶梅》是元曲的传承之作,当为“逸曲”。《古今小说》的绿天馆主人序更指出通俗小说比传统的《论语》等儒学经典更具教育意义。

自明初至嘉靖时期,《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独领百年风骚,成为明初小说的代表之作。嘉靖朝的《西游记》将明代小说发展推向巅峰,自此,明代小说已成为区别于宋元说经话本的成熟文体。这三部杰作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作者都是根据底层社会流传的传说,经艺术加工进行创造的。因此,这些小说并不是某位作者的作品,而是集体创造的结果。即便是在小说演绎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亦赋予原有情节崭新的发展,在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三次创作。

从这个角度来看,明代小说虽然文体形式上已与宋元有了较大区别,但艺术传统的本质不变。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明代印刷术的进步,刻书业的发展,也为小说创作的刊行流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小说创作的繁荣。也因此,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才充分显示出它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地位,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地位,算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时期了。中国四大名著中三册在明朝诞生,这也证明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除了前文中提到的这些长篇小说,明代的短篇小说亦有不少值得一读的佳作。

例如:瞿佑《剪灯新话》以及李祯《剪灯馀话》,从这些小说的笔法上我们能够看到较浓厚的唐宋传奇色彩。可以说这些文言小说在小说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正因这些文言作品的问世,才使明代的文言小说不至于出现断层,为清代《聊斋志异》等优秀的文言小说诞生奠定基础。

这些短篇小说的取材同样源于民间,原型大多是艺人讲说或民间传说,亦不乏作者自行构思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明代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哪一部呢?

笔者个人认为是《金瓶梅》。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明代小说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神魔小说;

一是历史演义小说;

一是历史传奇小说;

一是世情小说。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非常精辟地指出了世情小说的特色,那就是描临世态,见其炎凉。《金瓶梅》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兰陵笑笑生用非常直接的白描手法描写了西门家族的兴衰起落,将晚明的世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没有王侯将相,没有神仙鬼怪,出现的都是世俗中的凡人。作者对角色心理活动的刻画近乎妖孽,将每个女性的复杂性格都展现的淋漓尽致。潘金莲、李瓶儿、春梅、月娘、孟玉楼这些角色的音容笑貌跃然于纸上,有血有肉。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金瓶梅》突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结构。我们在读《金瓶梅》时,完全可以独立看某个章节,“西门氏兴衰”这一主线的背后,尚穿插着数不清的线索,令人读来欲罢不能。

可以说,若非后世有《红楼梦》诞生,《金瓶梅》或可称作最经典的世情小说。

参考资料:

【《明史》、《朱忠元:明代小说评点的审美取向略论》、《争奇斗艳的明代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