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4年至1989年长达5年多的中越边境两山(老山、者阴山)作战(越方称河江战役)中,双方投入大量部队及各种技术兵器,在一个狭小战区内进行了长期激烈的较量,成为战争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

我军方面,先后有解放军昆明军区、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北京军区、成都军区所属陆军6个野战军/集团军(第14军、第11军、第1军、第67军、第47集团军、第27集团军)、1个加强师(第37师)、边防部队(云南省军区部队),以及配属的炮兵、工兵、技术、侦察等兵种和空军航空兵、地空导弹部队与边境民兵、民工,参加轮战总数达35万余人,投入各种火炮8200余门、坦克30余辆、车辆4万余台,出动飞机2900余架次,出兵作战规模在建国后仅次于1950年和197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战期间,我军各军兵种协同作战,共发射炮弹240余万发,支援步兵歼灭越军3.6万余人,其中毙敌1.5万余人,伤敌2万人,俘敌202人,击毁敌各种火炮1000余门、军车200余台、坦克4辆(亦有说是ASU-85坦克歼击车)以及其他武器装备和工事、火力点、指挥(观察)所、仓库等军事设施一批。

越军方面,先后投入河江战区轮战的部队有步兵313师、314师、316师、356师、312师、325师、31师、3师2团、322师567团和328师2团、568团,炮兵168旅、36旅,高炮397旅,特工821团、198团,河宣省独立247团、山罗省独立754团等武装力量单位,累计参战兵力20万人以上及大量技术兵器。不过,战后越方没有公布自己的损失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有了一个小问题,作战中歼敌的真实程度如何呢?

两山作战主要发生在双方阵地对峙的环境中,以火力投射杀伤对方人员和摧毁目标为基本手段,全面控制战区进行清查较为困难,因此在统计战果时不可避免会有一定的估计成分。如我方在统计时,尽量以阵地清查为依据,并通过技术侦察获取敌方情报为重要参考,同时也会权衡采用部队上报的战果。像拔点出击时将越军的火力点、屯兵洞炸塌,没有条件挖掘清理,便基本以重机枪火力点算3人,轻机枪火力点算2人,屯兵洞根据大小算3-5人等上报;抗反作战时根据战场目测上报歼敌战果,上级再综合情报分析挤除水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战后越方反馈的信息看,仅河江省为北部边境战争修建的陵园就收集了阵亡者2500余人,这还没算其他无法收集的大量失踪者。而越军老战士的回忆录中反映,部队损失惨重的情况比比皆是。由此可见,越军总伤亡数万人的数据是靠谱的。这场持续5年多的亚热带山岳丛林阵地战是相当激烈残酷的。我军能取得两山作战的胜利,靠的是无数指战员的浴血奋战和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