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解放军昆明军区指挥第13军部署于红河左岸,预备一举打过红河,攻占重镇谷柳、保胜、柑塘,歼灭当面之敌越军步兵345师及一批地方部队,并前出至外波河北岸,从西北方向威慑河内。

守卫红河右岸的越军345师下辖步兵3个团和炮兵1个团,其不是主力部队,战斗力较一般。配合该师作战的是黄连山省军事指挥部隶属的地方部队2个团,还有边防屯和特工一部充实力量。另外能得到越军第二军区直属炮兵1个营的火力支援。因为越军的编制较小,345师还有一部被派到红河左岸执行任务,因此在右岸的总兵力为9000人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军将兵力沿河设防,撒点分兵,重点在谷柳、保胜、坝洒、柑塘、岳山、谷珊等地区。防御上以占据岸边滩头、河谷地带及纵深地区的制高点为主,构筑了很多土木质火力点和掩蔽部、堑壕等工事,配备轻重机枪、高射机枪、迫击炮、火箭筒等火器,组成多层结合的火力配系,以控制重点道路,阻止我军前进。

解放军第13军遵照军区的作战指示,仔细研究红河右岸越军的布防特点和地形条件,决心抓住敌人防御的薄弱环节,采取多路进攻,穿插分割的战法,将所属3个步兵师沿红河左岸展开,以绝对优势兵力火力发动正面猛攻,一举打过红河,粉碎敌人的防御体系。考虑到首先渡过红河是战役关键,因此需要采取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手段,周密准备,力争偷渡,随时准备强渡,并以多种措施保障渡河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13军据此确定了具体部署:以38师为右路梯队,在180高地南侧、甘蔗园、曼峨地区渡过红河,以师主力迅速分割敌人,首先歼灭坝洒地区之敌;同时以1个步兵团向38公里外的奔西爱、威龙松地区穿插,控制10号公路,阻击从莱州方向增援的越军,保障军师主力围歼越军345师;师主力在歼灭坝洒地区之敌后,转为军预备队待命。

以39师为中路梯队,在冯五寨至龙沙河一线渡过红河,以师主力主攻岳山和谷珊西山之敌;同时以1个步兵团向朗格姆地区实施75公里穿插,切断柑塘守敌的退路,并阻击任何方向的增援之敌,保障军师主力打歼灭战。

以37师为左路梯队,在洞坪、北山至瓦窑一线渡过红河,首先以1个步兵营攻占滩头要点,保障浮桥渡场的开设;尔后集中2个步兵团歼灭谷柳和谷珊之敌;师预备队准备在谷珊方向进入战斗;完成上述作战任务后,师主力向维金、谷萨地区发展进攻,准备协同军主力攻打柑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炮兵团和高炮团在红河左岸占据要点部署,执行以火力支援各师战斗和对空掩护的任务。同时以军师炮兵的4个85加农炮营配置在沿河一线,随时准备部队由偷渡转为强渡时,以直射火力压制和摧毁对岸越之敌,支援步兵渡河作战。

从第13军的部署来看,强调迅速突破红河,在以主力正面进攻的同时又实施2个步兵团规模的侧后穿插行动,意图包围右岸地区的越军345师主力及地方部队,打一个解放军擅长的歼灭战,一举吃掉9000多敌人。

接下来就要演出扣人心弦的强渡红河作战,这也是第13军创造的大兵团强渡江河作战的模范战例,将名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