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解放军昆明军区第13军担负红河西岸主攻任务,集中全军3个步兵师、1个炮兵团、1个高炮团和配属的2个炮兵团、1个坦克营、1个工兵团、1个防化团等兵种部队,总兵力共计7万余人,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准备一举围歼对岸的越军约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13军进攻方向上,横拦着一条宽约百米、水深3米的红河障碍,能否顺利地渡过红河,是达成战役胜利的关键一步。而战前红河沿岸下着大雨,致使水势更加凶险,无法涉渡,而船渡和架桥都面临遭到对岸之敌火力袭击的危险。

为完成作战任务,在战前一个多月时间里,第13军就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和准备。该军先后20余次派出侦察分队夜间渡过红河,渗入越军纵深查明情况,对红河右岸的地形和敌情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和侦察,基本上摸清了越军的防御规律。针对越军一般在白天前出河岸分散守点,夜间收缩在高地上的工事内,防御间隙比较大的特点,第13军决心利用越军的麻痹不备,乘隙偷渡红河,一举打破红河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保证渡河成功,第13军各军、师主要领导多次勘察了渡河场,组织力量修筑进出道路,正确选择了渡河地段,反复研究讨论渡河方案,制定了详细的渡河计划。对部队的待渡地域、舟桥和其他渡河器材的隐蔽位置、渡河的序列都作了明确规定,并作好偷渡和强渡的两手准备。

根据上级的作战方案,部队专门进行了渡河演练,针对不同的敌岸情况规定了相应的渡河方法。军、师炮兵群以火力保障渡河,每个师使用1个85加农炮营在河边占领阵地,随时准备支援射击。各师设置了渡河指挥所,加强了渡河指挥及组织实施后续的架设舟桥行动。渡河前采取了隐蔽战役企图的佯动,出动汽车沿公路来回行驶和使用推土机在红河左岸伪装作业,掩盖了渡河部队操舟划水的声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隐蔽企图做得好,第13军60000余人集结于与越军仅一河之隔的待渡地域,而未被敌察觉,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在偷渡的当晚,越军兵营内还在放电影,待渡河部队打过去时,连银幕都没来得及收。据被俘获的越军供称:“我们以为你们在发动进攻前,肯定会炮火准备的,所以规定在你们炮火准备前,不得暴露火力点。当你们的部队进来的时候,我们还以为是侦察部队,不是大部队……”

第13军成功渡过红河,大出越军之意料。敌345师师长还不相信,命令下属再查再报,因而未能及时调整部署,加强一线力量。结果其一线防御部队被我军分割包围,完全溃败,重镇谷柳、柑塘很快失守。敌345师这时再出动机动部队向前线增援,却为时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