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000多名日伪军,气势汹汹地包围了渊子崖村,可村子里的312名村民却不肯向日军投降,村长更是怒吼:“跟他们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渊子崖村位于莒南县沭河东岸,在村北山岭上,有一座用紫红色的巨石铸立起的六角七级纪念塔,上书“中华抗日第一村”七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站在纪念塔前,人们的思绪不禁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年代。

1940年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独立营进驻渊子崖,向附近村民宣扬抗日爱国思想,帮助其成立抗日自卫队。

村民们群情激愤,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很快配置起来了几十条土枪和九门土炮,搭建起五米多高、一米多厚的土夯围墙,墙上有垛口、枪眼,四个角还各建了一座炮台,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村民们不拘一格降人才,推选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能力出众,但年仅十九岁的林凡义作为村长,兼任抗日自卫队队长。

1941年12月,150多个伪军在队长梁化轩的带领下来到渊子崖村,要求村民交出粮食、家畜、家禽、种子等作为“保护费”。

“大汉奸,数典忘祖的败类,休想从村里拿走任何东西。”林凡义不仅不配合,还对伪军头子破口大骂,双方剑拔弩张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看到伪军欺人太甚,二百多户村民齐心协力,用土枪土炮和长矛大刀,杀得这些汉奸们片甲不留,在哭爹喊娘的同时纷纷败退。

梁化轩哭哭啼啼地跑到日本鬼子那里告状。很快,日军以抓捕八路军的名义,集结了一千多人,浩浩荡荡向渊子崖村杀了过来。

“父老乡亲们,日本鬼子们召集重兵,向我村杀了过来。我们抵抗,肯定是以弱对强,难道要投降他们,也当汉奸不成?”在获悉了情报之后,林凡义集合起全体村民,故意使用激将法问道。

“休想,拼死抵抗!”“怕他个甚,都是有胳膊有腿的人,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还赚一个!”“是啊,和他们拼了!”“和小鬼子拼了!”……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了与日本鬼子决一死战的坚强斗志。林凡义听后很感动,他迅速做出战斗部署,妥善安置好妇女儿童。

很快,日本鬼子杀到。村民们在林凡义的指挥下,依托围墙垛口架好土枪,利用我在暗处敌人在明处的优势,将冲在最前面的鬼子送上了西天。

日本鬼子不敢继续贸然前进,而是纷纷卧倒,利用武器装备的巨大优势寻求战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鬼子的四门火炮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快将村子的围墙炸出了一个缺口。危急时刻,村民们纷纷拿出家中的家具、粮食等,将缺口迅速补上。

不过日本鬼子训练有素且人多势众,两三个小时后攻进了村子里面。

由于村子道路狭窄,房屋错落,使用枪炮很可能会误伤战友,因此日本鬼子纷纷收起来枪支弹药,刺刀上膛,准备与村民们展开白刃战。村民们临危不惧,拿出大刀、长矛对阵日军的军用刺刀。

村民林丹五、林九乾等人从小习武,辗转腾挪之间刺死了七八个日本鬼子。日军暴跳如雷,很快对两人形成了包围之势。林九乾在激烈的拼杀中,脚下一个趔趄,摔倒在地。

就在林九乾眼看被一个日本鬼子用刺刀刺向头部之时,他的妻子用锄头锄向了敌人的脖子。林九乾眼疾手快,第一时间起身,用长矛穿透了日本鬼子的心脏。

有一个父亲,在杀死一个日本鬼子之后,很快被敌人刺死。他的儿子红了双眼,大喊着冲了上来,将鬼子头颅砍掉,为父亲报仇雪恨。不过很快他也壮烈牺牲。

村里十来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本来村长让他们在后方躲藏,可是他们不忍心看着子侄辈孤军奋战,也前来助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个老人用尽浑身的力气,拿起门板朝一个倒地的日本鬼子头上猛砸,直到将其砸的没有了气息;另外一个老人死死抱住一个日本鬼子,任凭肚子被刺成了马蜂窝,终于等来了年轻村民过来了结了该鬼子。

老人们书写了极其悲壮的一幕,最后全部牺牲。

妇女儿童们也不甘示弱,他们有的充填弹药,有的送水送饭,有的甚至直接披挂上阵……

就在村民们即将弹尽粮绝之际,刘新一、冯干三等人率领八路军赶来,与乡亲们一道,里应外合,对日本鬼子形成夹击之势。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双方伤亡都不小,刘新一、冯干三为了保存有机力量,派遣部下带领幸存的村民转移,自己则坚守阵地,最终殉国。

此战,军民联手共歼敌一百二十一人,却有父老乡亲一百四十七人,八路军战士二百四十二人永远地倒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听闻这个事情后,赞扬渊子崖村是“模范抗日村”。日本帝国主义连一个村庄都不能征服,何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