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是贾玲的42岁生日,当天她说的最能让人共情的话也许就是:得到了一切,却失去了她。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也许就是贾玲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吧。

她过着妈妈替她选择的人生,她努力拍戏,努力给别人带来快乐,最终,她的所有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可遗憾的是,她再也等不到母亲为她感到骄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部《热辣滚烫》让所有人都佩服她的毅力,一部《李好,李焕英》让所有人潸然泪下,两部电影突破八亿票房,轻松拿捏中国影史票房第三位。

她站在聚光灯下,无数观众为她鼓掌,可台下始终少了她最希望目睹她成功的人:她的母亲李焕英。

19岁那年的伤痛一直持续到了42岁,母亲的离世永远是贾玲心中过不去的坎。

1982年,贾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她是家里的老幺,上面还有一个姐姐。

可能是因为年纪小,贾玲从小便被父母捧在掌心,即便物质条件不太好,父母都会尽全力满足她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父母的呵护下,贾玲一天天长大,10岁那年,贾玲迷上了《曲苑杂坛》。

从那以后,《曲苑杂坛》几乎占据了贾玲绝大部分课余时间。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彼时的贾玲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会因此和喜剧表演结缘。

贾玲从小就有极高的模仿能力。

有一次,她竟将鸟叫声模仿得绘声绘色,很快,家里人就发现了她的模仿潜能,姐姐提议可以把她往表演方向培养,一家人都表示赞成。

从那以后,贾玲便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她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十年寒窗苦练,贾玲终于收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同时被戏剧表演专业和喜剧表演专业同时录取,但是学校规定只能选择一个专业。

当天,学校给贾玲打电话时,因为她不在家,所以电话是李焕英接的,当被问到想学戏剧表演还是喜剧表演时,李焕英回答:戏剧表演。

可奈何她的普通话不标准,学校工作人员听成了“喜剧表演”,就这样,贾玲成功地与自己努力了多年的梦想失之交臂,成了喜剧表演专业的学生。

李焕英对此深感自责,可毕竟事已成定局,她也只能宽慰贾玲,希望她能好好学习喜剧表演,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快乐,贾玲也一直记着母亲的嘱托。

那些年条件艰苦,母亲一直想要一个冰箱,可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在那个年代却难如登天。

那时,贾玲最大的愿望便是:努力学习,赚钱给母亲买冰箱。

可贾玲的愿望还没实现,厄运却悄然而至:母亲因不幸摔下车不治身亡。那年贾玲才刚刚19岁,在母亲的葬礼上,她哭得撕心裂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天起,贾玲的心里就一直有所缺失,即便二十多年过去了,对母亲的思念依旧如初,丝毫没有被淡化。

她那么努力,就是不想辜负妈妈,她一直以妈妈的嘱托为努力的动力:给别人带来快乐。

后来,她成了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成了妈妈期待中的样子,只可惜妈妈却再也没有机会见证了。

妈妈的离世一直是贾玲心底的伤,为了拍一部影片纪念妈妈,电影《你好,李焕英》就这样问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贾玲拍这部影片的初衷便是“我的妈妈叫李焕英,我想让所有人都记住她。”

作为一名喜剧演员,大家眼中的贾玲一直是阳光向上的,可在《你好,李焕英》的颁奖典礼上,面对荧幕,她第一次在台上泪失禁,哭到失声。

电影里的贾玲可以穿回过去和母亲相遇,可现实中她们却永远不可能再见。

如今,她可以买很多冰箱,也可以买大大的房子,可惜,最爱的人已经离世,所以,妈妈也许就是贾玲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