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嫦娥六号正在前往月球的旅程中。稍后,它将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完成去月球背面采样的任务,这将是人类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

“嫦娥”们都要做什么?

“嫦娥”们都要做什么?

20年前,我国启动了以“绕、落、回”三步走为战略目标的探月工程。2020年,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取样成功并返回地球,为探月工程三期完美收官。2021年,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立项,计划通过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对月球南极地区进行科学探测。

“嫦娥工程”的每一阶段任务都是对前一阶段任务的深化,并为下一阶段任务奠定基础。当我们回顾嫦娥系列任务的时候会发现,随着每次任务的变化,这些探测器用的火箭都不太一样。

最初,发射嫦娥一号用的是长征三号甲型火箭(简称“长三甲”),是个三级的光杆结构,是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加了一级液氢液氧发动机。氢氧发动机效率高,但是推力不大,就像一个长跑运动员,速度不是最快,但是耐力足,适合需要飞得更远的任务。

到了嫦娥二号,任务加量了:需要多带一些设备,载荷变重了,而且还要变轨到拉格朗日L2点那里试一下。于是改用了长三丙,相当于在长三甲的基础上又加了两台助推器。

嫦娥三号和四号执行落月任务,分别降落在月球正面和背面,而且要带上月球车,所以重量又大了一些,乘坐的火箭变成了长征三号乙,也就是在长三甲的基础上加了4个助推器。

而到了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又升级了:不仅得飞过去,还得落下去。所以,除了要带上飞过去的燃料和发动机,还要带上在月球表面减速着陆时用的燃料和发动机,此外,因为还要取样带回地球,所以还要加上从月球起飞的燃料和发动机,这样载荷就比之前的“嫦娥”变得重很多。

为了运载更大的载荷,我们就需要有更强的运载火箭。所以,发射嫦娥五号时,我们用的是长征五号

更强壮的火箭,探测更远的深空

更强壮的火箭,探测更远的深空

长征五号有一个昵称“胖五”,其实,胖五并不是“胖”,而是“壮”。从外形上就能看出来,因为一个大推力、大运载能力的火箭,会在直径上有所体现,像长征三号的直径最大只有3米35,而长征五号有5米,相应地,之前哪怕绑4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起飞推力也不过600多吨,而长征五号有1000多吨。

为了让火箭推力更大,也需要方方面面地技术改进。长征五号还有一个绰号叫“冰箭”,因为它用的是深低温液氢液氧燃料,比起之前的常温推进剂,带同样重量的燃料可以释放出更多能量,而且也更环保。

火箭的外形变“壮”、推力变大,都是我国深空探测事业提升的一个个缩影。这种缩影还有很多,比如,要运送长征五号这样大体型的火箭,无论公路还是铁路都会有一些特殊的限制,内陆发射场就很难满足运输需求,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射是在海边的文昌发射场,其实,文昌发射场也是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一起成长起来的全新的发射场。

今天,长征五号搭载嫦娥六号顺利升空,是我国深空探测事业又一个新的起点。不远的将来,我们还有更多的嫦娥探月计划、火星探测计划,还有载人登月计划,以及,还有更强壮的、起飞推力2500多吨的长征十号火箭,等待着将更多的人类梦想带去深空。

有“人民科学家”之誉的叶培建院士曾说:“一个伟大的中国,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方方面面都要强,要用‘航天梦’来托举‘中国梦’。”

在深空探测这一国际竞技场上,我国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长征五号火箭的成功发射与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顺利升空,不仅彰显了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卓越实力,更向世界宣告了我国追求太空探索、实现科技强国的坚定决心。

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航天梦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更加坚定的步伐,不断攀登航天科技的高峰,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来源:中国科协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