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卡上填职务级别:莫让“级别”闹剧亵渎了母校情怀

文:麻辣新语吴能恩

近日,内蒙古集宁一中电子校友卡填写信息中包含个人职务级别这一荒唐之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看似小小的一个设置,却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了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某些角落,虚荣与荒谬是如何大行其道,甚至亵渎了那原本应纯粹而美好的母校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校,对于每一个学子来说,都应该是承载着青春回忆、知识启蒙和情感寄托的神圣之地。它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驿站,是我们汲取力量和智慧的源泉。然而,当母校将个人职务级别纳入校友卡必填信息时,这一切似乎都变了味。

这种做法首先暴露出的是一种对权力和地位的盲目崇拜。正国级、副国级、正部级等这些字眼,本应与官场的等级秩序相关,却被生硬地搬进了校园这个本该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仿佛只有拥有了高的职务级别,才能体现出一个校友的价值和重要性。这是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观念!难道一个人的成就和贡献仅仅取决于其官职的高低吗?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校友们难道就不值得被尊重和认可吗?母校本应是一个不论出身、不论地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子的地方,如今却用这种荒唐的方式划分三六九等,实在是对教育本质的背离。

再者,这一事件也反映出了某些人内心深处的虚荣和不自信。他们试图通过强调职务级别来提升自己的面子和存在感,却不知这样做恰恰暴露了他们内心的空虚。真正有自信、有内涵的人,不会依靠外在的头衔和级别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母校的荣誉应该来自于每一位校友的努力和成就,而不是那些虚幻的职级。当我们以这样的心态去对待母校和校友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贬低母校的价值,也在伤害着每一位校友的感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起事件也凸显了当前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对校园的侵蚀。在一个功利主义盛行、追求表面光鲜的时代,连母校这样的净土也难以幸免。人们过于注重外在的形式和表象,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风气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还是学校自身管理的缺失?

集宁一中校友联络处工作人员虽然后来回应称职务级别非必填项,且不会因职级差异而厚此薄彼,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这起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闹剧已经发生,它所引发的争议和思考将持续存在。我们希望学校能够真正吸取教训,反思自己的行为,回归到教育的本真,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校友。

尽管该工作人员称“哪怕是回乡务农,我们都欢迎大家回来”!但正是从这句话里更暴露了他们内心对人分的三六九等。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起事件也应该成为一个警示。我们不能让权力、地位和虚荣主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而应该回归到对人的尊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我们必须要明白:母校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特殊的情感和纽带,而不是用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去破坏它。我们要让母校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温暖和骄傲,而不是一场充满讽刺意味的“级别”闹剧的舞台。我们应该用真诚和努力去守护这片属于我们所有人的精神净土,而非是让这荒唐的职级闹剧继续亵渎那美好的母校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