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美军入朝时,杜鲁门问麦克阿瑟:“万一中国出手怎么办?”麦克阿瑟一脸不屑嘲讽:“中国人有那个胆量吗,有那个实力吗,一百多年来他们打过一次胜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克阿瑟之所以如此狂妄,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麦克阿瑟先后担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是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因此自带耀眼的光环。

另外一个方面,中国自从1840年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往往是一败涂地,以割地赔款告终,即使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可是骄傲自大的美国并不认为主要功劳是中国的,他们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归功于美军在太平洋战役的胜利及两颗原子弹的爆炸。

因此,当杜鲁门忧心忡忡表达了担忧中国出兵的想法后,麦克阿瑟说出了上面的话。

美国出兵朝鲜之后,频频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北纬三十八度线,甚至几次三番越境轰炸中国的土地,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虽然国内高层的反对声音很大,但毛主席毅然决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

当然,这个决定的做出及相关的准备工作,是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毛主席派出42军军长吴瑞林将军,化装成火车工作人员,在两个随从的陪同下,率先进入朝鲜境内,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侦察工作。

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

志愿军实行严格的无线电静默,伴随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有力的节拍,踏上了朝鲜战场。

刚一入朝,志愿军就在云山战役中,击败了号称美军王牌劲旅的骑一师,阻止了朝鲜人民军连续败退的颓势。

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志愿军司令部制定了“西攻东防”的总策略,在赴战岭和黄草岭一带埋伏重兵,给继续前进的联合国军很大的杀伤。麦克阿瑟不得不下令中止了前进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况汇报到杜鲁门那里,白宫高层全部惊呆了,他们怎么也不肯相信,在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攻击下,已经命悬一线的北朝鲜军队怎么会突然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特别是将大范围穿插迂回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令武装到牙齿的美军都疲于应付。

“肯定是中国军队出兵了!”杜鲁门及其他美国高官斩钉截铁地判断道。

但当杜鲁门亲自给麦克阿瑟打电话,提醒他中国军队已经出兵时,后者却哈哈大笑起来,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一口一个“不可能”。杜鲁门无奈挂断了电话。

直到第一次战役快要结束的时候,几个志愿军战士受伤晕倒被美军俘虏,麦克阿瑟亲自审问确认是中国军人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真的出兵了。

“不过那又如何呢?中国军队也势必有去无回!我们会胜利回国过圣诞节的!”麦克阿瑟对手下说道,他慷慨激昂的话语引起了下面一片欢呼,可是有几个清醒的美军将领却在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

事实上,麦克阿瑟真是太小瞧志愿军了。这支没有制空优势,没有重型武器装备,甚至连抵御朝鲜冬天严寒天气的棉衣都没有的部队,竟然一次又一次成功穿插于联合国军的飞机大炮之间,动不动还会给予他们重创,令联合国军损失惨重,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10月25日晓伏夜行的志愿军突然扑向两水洞、黄草岭、飞虎山开始,志愿军在两个多月时间里连续发动三次战役,解放平壤,光复汉城,将美军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到北纬37度线的平泽、堤川、三陟一带。

麦克阿瑟胜利回国度过圣诞节的美梦彻底破碎,面对着一个又一个战略要地被志愿军攻占,伤亡数字成倍的增加,他不仅没有灵活改变战略战术,没有进行有效的收缩防线。

相反,他却在穷途末路之际,向白宫申请扩大战争范围,要大范围轰炸中国本土,甚至要向中国投掷几十枚原子弹。

论政治,杜鲁门比麦克阿瑟强的不是一点半点,他参与朝鲜战争,是为了最大程度获取地缘政治经济利益,而不是要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果断拒绝了麦克阿瑟的请求。

对此,麦克阿瑟心中颇有怨言,他认为杜鲁门过于软弱,以致于束缚了自己的手脚,甚至在又一次灰头土脸的失败之后,面对记者毫不避讳表达了该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忍无可忍的杜鲁门终于出手了,1951年4月,陆军部部长代表他宣布了对麦克阿瑟撤职的命令。李奇微接替了麦克阿瑟,后者终于因为狂妄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