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司马相如,我们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还有他那横溢出众的才华。我们认识他,也正是因为如此。可是,司马迁在为他做传的时候曾经提过这么一个地方——邛都,这是古代的称呼,在现代,这个地方在如今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其首府西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司马相如这个风流才子和西昌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我们不曾知道的是,司马相如曾经为了西昌这个荒芜的边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时光回溯到千年之前的西汉,当时的大汉很是强盛。时值汉武帝在位,经过祖先们的休养生息,国家的国力一日强过一日,雄韬大略的汉武帝就将目光放在了遥远的西南边陲。

他派唐蒙出使,目的地就是——夜郎国。

《国语·郑语》云:“楚鼢冒始启濮”,又《史记正义》载: "濮在楚西南"。夜郎成名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 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关于夜郎,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一个成语“夜郎自大”。却说,当时唐蒙未出使以前,夜郎的部落首领为竹多同,虽然贵为一方领袖,但是,他从来没有到过除夜郎以外的其他地方,于是,他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所以,在他的认知里,他的夜郎才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当远道而来的唐蒙到达夜郎的时候,竹多同便也听说了大汉这么一个国家。于是,他问唐蒙:“你们大汉,有没有我们夜郎大?”唐蒙的回答已经不可考,但是,竹多同的这一个询问却从此在坊间流传,这便是“夜郎自大”的由来。

当竹多同看到唐蒙带来的伴手礼,如此的丰厚,如此的珍稀,很多甚至从未见过。趁着他们惊奇的时候,唐蒙顺带为大汉做了宣传,并且,表示了大汉对夜郎及其周边部落的友好。竹多同及其周边部落当时就表示了对大汉的仰慕,愿意归顺这个强大的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蒙从夜郎归来,带着的是双方缔结的盟约,他详细的向汉武帝报告了此一行的经过和夜郎及其周边部落的情况。刘彻当即就将这些新归纳的地方改“国”为“郡”,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并且,为了方便对这一带的管辖,还下令修筑一条可以与之相通的道路。

云贵一带自古以来地势多丘陵山地,崎岖不平,即使在如今科技建筑技术已经非常发达的年代,想要修筑道理还是要费一番功夫的,更何况,是几千年之前的大汉朝。

唐蒙领了旨意之后就开始着手安排修筑事宜,于是,他开始大规模的征召人力。但是,这个工程实在太过浩大,在修筑过程中,由于地势的险峻和修筑艰辛,无论是服役的农民还是士兵都有不小的死伤。正因为如此,巴蜀一区流言不断,生怕被征召的百姓开始了大规模的逃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无奈之下,他只好派了官员去安抚百姓。而这个被派过去的官员就是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人虽风流,但是,才华也是真材实料的。他到了巴蜀一带之后,言辞恳切的写了一篇《喻巴蜀檄》:

“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屈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纳贡,稽颡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情怠,延颈举踵,喁喁然,皆向风慕义,欲为臣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中不仅详细的讲明了修筑栈道是为了解决人们的通行问题,还妥善安抚百姓们的情绪,讲明劳苦百姓并不是陛下的本意,请百姓们体谅,不要惊慌。文章短捷,却表现出赫赫煌煌的大汉声威,虽行文不免虚夸,却有很强的感染力,说服力。

司马相如这一趟不仅很好的完成了安抚任务,还顺带对周边的少数民族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让朝廷对这一地区也有了很详细的了解。后来,由于夜郎国的归顺是个很好的例子,听着消息的周边小部族们也纷纷表示归顺大汉,俯首称臣。

司马相如因为有了经验,于是,很快就来到了四川一带继续进行民族交流和缔结盟约等工作。从那以后,西南地区就没有了边关,各处修筑了栈道以供通行,政府的管辖也很是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看来,即便是偏僻又人烟稀少的西南地区,早在几千年前的大汉朝时期就已经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管辖区域。其中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

此后,由于大小凉山一带处于边疆要地,尽管自汉以后,西南地区对于中原一带已经很少有来往,但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仍然非常注重西南地区的管理,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打通凉山一带的交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后,虽然西南地区极少参与政治活动,但是,在繁盛的商业影响之下,西南地区与中原的交往仍然不曾断绝,许多商贾频繁的贸易往来,维系着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参考资料:

『《史记》卷一一七、《喻巴蜀檄》、《国语·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