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丘北县舍得乡白泥塘村是一个僰人村寨,村子位于舍得国家石漠公园核心区,村内共有僰人82户358人,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完整而古老的习俗和民族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泥塘,体验民族风情的多彩。为了探访大山深处“僰人的后裔”,我们决定赶往云南丘北县舍得乡白泥塘村。刚到舍得乡,出发去白泥塘村前,僰人文艺队的妇女们一大早就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聚集在舍得乡小广场等候,为我们表演了自编自演的舞曲《彝弦情》。虽然没有听懂歌曲的意思,但欢快的步调和模拟生活生产的动作,还有丰收时发自内心喜悦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了播种、收割、品尝苦荞的全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苦荞粑粑既是表演道具,也是僰人喜欢的民族特色美食。更吸引眼球的是她们的服饰,上衣前短而后长,衣袖、衣领、衣肩、衣尾皆有刺绣,精美的头饰上缀着白色带横齿的海贝,形似鸡冠,十分鲜艳夺目。1956年,在划分民族时,僰人被归在彝族白彝支系,但他们的服饰却异于彝族,非常独特,特别是妇女的服饰。比如服饰上装饰的海贝,这种2000年前在僰人中盛行的古老装饰物至今还在这里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白泥塘,亲历僰人村寨的日常。第一次去白泥塘村,村里巨大的核桃树郁郁葱葱,在盛夏的正午送来无比清凉。天空蔚蓝,白云舒展,一种古老悠远却又清冽的气息让人心绪宁静。村里的老树下坐着一群村民,男女老少都在聚精会神地看斗鸡,我们这些外来人也好奇地围观。面对生面孔,村民似乎习以为常,用温和的目光接住了我们的注视。其间,一群黑山羊挤挤攘攘地走过,冲散了打量的目光,这短暂的对望是我们友好和互不打扰的眼神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村内小路悠闲的逛着,偶遇一位僰人妇女在绣花,我们便抓拍起来,她起初不好意思,通过交谈后,她便热情邀请我们进家里欣赏绣好的花样,她们的衣服上已红色刺绣为主,且是满绣,形似太阳和花朵的图案,凸现了僰人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泥塘的民居多以石头垒成,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带着厚重的时代烙印,鲜明体现出僰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筑风格。白泥塘滑草场的民居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屋集做饭、吃饭、烤火、待客、家人休息等多功能于一体,小房或作厨房或关养牲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僰人民居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条件的还盖钢筋混凝土房。唯一没变的是,墙体依旧是石头墙,那成片的石头房彰显着僰人和石头不解的情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白泥塘,探索僰人迁徙的奥秘。石头垒砌的不止民居,还有石围栏和石板路。顺着村内主路一直走,我们便来到滑草场特色民居用餐,尝到了当地僰人特色美食。在参观厨房时,厨房外一束光正好打在了房梁上悬挂的烟熏腊肉上,与石墙、木梁相呼应,我们瞬间被这烟雾缭绕的画面迷住。惊喜一个接一个,当我们到石头房边的茅草房小憩时,突然一抬头,发现了美丽的“日晕”,与这高原石漠地貌结合成一幅壮美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说这里有僰人祭祖州级非遗文化项目,村长便邀请传承人李自华为我们展示几段调子。热情的李大哥为我们唱了一段又一段,古老悠长的调子和着山风飘散开来。除祭祖调子外,还有红白事调子、男女对歌调子。李自华还为我们一一解释调子里提到的老辈人的过去迁徙的地名和祭祖方式以及男女如何对歌来互通心意。最为惋惜的是,过去僰人文化人不多,没有用文字记载,一切都是靠僰人调子口耳相传祖辈足迹,迁徙过的地方知地名不知具体位置,当初的迁徙路线考证较难,让僰人文化更显神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上苍的神奇造化,孕育了这方神秘风情,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僰人那神奇的风土人情犹如一本尘封的画册,让世人看到了那一幅幅古老神秘的风情画卷,在无声无息中,寂寂守着千古不变的传说……

僰人的民间文化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旅游价值等,是众多价值的组合,僰人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亟待加强、任重道远。

后续将有更多精彩

请持续关注我们

带给你不知道的文山

来源:丘北县舍得彝族乡人民政府、文山文旅

文图:周 娴

编辑:吴小梅

审核:李 敏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也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或原刊载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或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