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新能源车企的产品降价力度还在继续加强,但真实带来的成交转化效果已经出现明显减弱,小米汽车成为今年4月新能源车市最大的流量明星。

今年4月,乘用车整体的销量同环比增速首度转负。整体乘用车产量为198.8万辆,同比增长14.9%,但环比降低9.6%;整体乘用车的零售销量为153.2万辆,同比减少5.7%,环比降低9.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开始进入环比下行趋势,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仍在增长。4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达到80.2万辆,同比增长33.5%,环比增长0.9%;销量为67.4万辆,同比增长28.3%,环比减少5.7%。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则继续维持高位达到43.7%,同比增长11.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个百分点。

1、市场折扣率再创新高,库存压力却未有降低

今年1-4月,各大新能源车企通过官方降价、保险补贴和权益补贴等多种形式给出价格优惠活动,将整体乘用车的市场折扣持续拉到新的高度。今年4月的乘用车的市场折扣率高达20.7%,环比略有提升,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

但4月的整体乘用车销量以及库存水平并未因为终端车企的持续降价而继续向好,价格下探带来的成交转化效果已经明显出现趋弱。

乘用车整体的零售销量在4月出现今年首次的同环比转负,零售销量同比减少5.7%至153.2万辆,环比降低9.4%,但产量依然在维持正增长。这也使得汽车经销商的库存系数从今年一季度持续的同比下滑重新开始转变为正增长。

今年4月份汽车经销商的综合库存系数为1.7,环比上升9%,同比增长12.6%,整体库存水平重新回到警戒线以上,经销商的库存压力明显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认为,汽车库存升高的原因在于,4月的新车型即将上市、北京车展的推广以及《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发布,消费者的观望动作明显更强。

不过五一假期的终端订单量同比增长10%,较4月最后一周增长20%-30%,显然是承接了部分4月观望的消费者。

2、造车新势力的竞争压力依旧残酷

今年一季度,众多二线造车新势力如零跑和传统“创二代”新能源车企如深蓝和问界的销量都在反超蔚小理。但在今年4月,老牌造车新势力蔚小理,除开小鹏的销量依旧萎靡,理想和蔚来面对众多二线造车新势力的反扑都做出了有力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助今年4月中旬的一波全系车型的大幅度降价(L车型全系下调1.4万元-2万元,MEGA下调3万元),理想今年首次在销量上完成对问界的反超,拿下造车新势力的销冠宝座,比问界高出近700辆;蔚来则通过全新的电池租用方案变相降价7万元(截止5月份)也在慢慢发挥效果,4月销量高达1.56万辆,环比增速32%也是所有造车新势力中最高的,反超了深蓝和零跑等造车新势力。

此外,造车新势力在4月喜迎新玩家小米汽车。小米SU7的首月秀表现相当不错,仅凭全国首批29个城市的59家门店的销售网络渠道,4月的整体销量就达到7078辆,创下了业内新品牌首款车型上市首月的交付量新纪录。

此前,市场认为小米汽车的高热度,以及SU7在配置和售价方面优势会对竞品新能源车企的销量产生影响。但是目前来看,小米SU7的主要竞品车企包括极氪(001和007)、小鹏(P7i)和蔚来(ET5)基本上在4月还是都处于销量同环比增长中,总体影响不大。只有特斯拉(Model 3)环比下滑了30%。

这意味着竞品车企们的连连降价的确成功转化了一部分消费者。与之相对应的,是特斯拉在4月1日不降反涨了0.5万元,虽然在后续4月21日重新降价,但是初期的涨价还是对特斯拉的销量有所影响。

截至5月1日,小米汽车的累计锁单量已达到88063辆,订单增速甚至超过了问界,接近小米汽车工厂一期的产能上限(一期的产能为8-10万辆,二期要到2025年才有望能投产)。

无疑,小米汽车成为今年4月车市最亮眼的明星,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格局今年仍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