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会改变的,当人们心境、状态发生变化时,再去回忆过去的某段经历,其看法、感受和解读都会与从前大不相同。

这是因为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会跟随我们当下的行为、决策、认知及思维发生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会下意识地对那些反复坚持、但拿不到结果的状况做出看似合理的解释;明明是不喜欢一个人或一件事,但却会说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却偏偏避开最重要的那个。

说白了,人们心中是有约定俗成的对错之分,有自认为他人相对能够接纳的一些范畴等等,才会出现这些看似矛盾的举动。

上述行为其实都属于自动化的惯性行为,是无需思考就能下意识给出反应的。

而大脑在记忆方面也是如此,会更偏爱选择那个唯一能说服自己的特定记忆,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且认为自己的记忆是准确无误的,但实际上,这个记忆已经被自己的惯性思维和偏好改写了。

同样的内容在许多脑科学相关的书中都有提及。之前看过《思维是平的》,其中也提到我们的思维会本能地趋利避害,会按照我们希望的模样去刻画、去合理、去表达。

那这个微妙的部分如果被当作商业手段的依据又会如何呢?对于用户来讲,什么是遵从他们意愿和偏好的?什么是最省心省力的决策?什么是由于他们没有耐心而导致忽略的部分呢?怎样优化从下单到支付的入口从而有效提升转化率呢?在一款软件里,哪些默认的设置和条款是用户不太可能花时间去自行设置或者较真的呢?哪些权益是用户没有意识到需要严肃对待和维护的呢?

大众化的行为决策都会为各类产品的运营贡献一份力量,但如果我们也能稍微了解一点相关领域的常识,是不是对于了解自己大脑的工作节律、提升认知与思维等,会更加有益呢?

本质就是要减少未经思考就做出的行为决策,让行为变得能够经得起推敲,而不是将原本经不起推敲的行为合理化,让它看似很合理。

如今我们每天的生活与手机紧密相连,行为决策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也会快速渗透、甚至是影响我们的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也包括我们接下来的行为决策。

所以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记忆的形成,以及如何改变思维模式,都是非常值得深入学习的课题。不过,如果你能站在商业发展的层面看待这些问题,可能会觉得更有趣。

人们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生活、工作都不要出太多岔子,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在期待着一些刺激、快乐的新鲜事物出现,实际上不论是刷短视频还是网购,都会让人体会到这种打破无聊生活的快乐,手机上瘾、网络上瘾。

正是因为人们怕错过这些不断刷新的新鲜事物、怕错过促销活动、怕自己没能及时了解到最新资讯而未能和身边的人获取到同样的信息等等。

总之,快乐不是提前预设好的,而是随机出现的。随机出现的快乐,会让人充满期待,而为了满足这个期待,就会持续追加做某些事情的时间。

正因为这样,才使得人们似乎随时随地都有空刷手机、获取更新奇有趣的资讯,但却抽不出空做更重要的事情的了。

如果人们都不玩手机,那网络平台也玩不出什么花样,不过就是为大家提供工具产品、用完即走。但是人们对手机越来越依赖,而不仅仅是把它当作工具使用时,人们的行为决策就成了可以帮助各种网络产品每天上会讨论的数据模型。

通过对行为决策及数据的分析,就可以不断得到更容易人们上瘾的运营策略和营销方案、更多元的广告投放方式,以及更加能够跑得通的商业逻辑。

产品设计、运营规则、数据分析、商业模式等一 系列商业化的行为都需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 求及行为决策,而这就是本书最有趣、最值得探究的地方。

当人们执着于追求快乐,但在现实稳定的生活状态中又无法触及时,探究快乐这一行为将会成为满足人们完整性的心理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方面人们能够在网络上、手机里随时随地就能获取到这种“快乐”,另一方面人们也实现了按照自己的偏好来掌控手机里能够刷出哪一类视频、获取到哪类资讯的这种掌控感。

也就是说刷手机,以及自己手机里出现什么类型的内容,这些都是大数据根据个人喜好进行精准推送的,是能够真正做到取悦用户的。

所以如果你希望在网络世界获取掌控感,那么刷手机确实是个选择。但这个选择真的明智吗?

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注意力的价格只会日益抬高,平台也会变得更加善于劫持我们的注意力。”

你在哪一类内容上、哪个软件上停留上的时间越久,那么他们越有可能在这段时间做更多的文章、在劫持你注意力的这段时间获取到更多的利益,毕竟用户的注意力就是广告主精准投放的理由。

另外,人们为什么会被所谓广告吸引呢?包括博主们的带货直播、种草视频、各类文章中穿插的链接,当然还有最常见的电视广告。

广告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内容越来越生活化,这都是因为人们依然会被这些东西所吸引,并且接触的越多,越是会产生好感,这就是“曝光效应”

举个例子,一个产品,你刚买回来的时候可能没那么喜欢,但是因为你内心明确了你不会再有退换货的动作,这个产品就会一直用下去了。

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开始慢慢觉得这个产品好像还不错,并且越用越顺手,后面甚至还会去给他人推荐这个产品。

人们常常会在广告中看到的品牌,或是具体到某个产品,又或是你关注的博主们(或是你信任的朋友)常用的物品及品牌,在你日常生活中因为常常会接触到这类信息,当你有一天需要在同类产品中做出一个选择时,你就最先联想到这些你稍微有点印象的产品。

这种状况往往存在于在你最开始接触时至少不反感的产品上,如果换成是最初就很厌恶的东西,那么多次接触也未必会让你产生好感。

除此之外,人们天生喜欢听故事,如果一个品牌或某个产品,能够通过广告、视频把一个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或是能够让我们产生同理心、引起共鸣,抑或是联想到自己的某些经历,

那么人们就真的有可能会为这个产品买单,或者认为这个产品相比其他产品来说,更有值得关注的价值和意义。

这时候这个产品本身的价值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给人们传递的信息是怎样的,想到它人们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什么。

《上瘾的秘密》这本书其实是心理学博士与营销专家两人共同创作的,所以既有对大众认知心理、行为决策方面的解读,又全面阐释了行为决策与营销方式之间的关联。

可以说不论你处在消费者还是平台方的立场上,甚至是个单纯的旁观者,阅读本书都会有所收获,这一点还是蛮有趣的。

其实,网络平台和个人用户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用户的行为决策作为平台方未来发展走向的考量因素,也是非常值得被严肃对待的。

所以即便是个人用户,也可以在消费、消磨时间的同时,关注一下平台方的动向,以及他们是如何设计产品的。作为一个消费者、参与者,产品使用者,明确自己整天在与哪些信息、产品和服务打交道,也未尝不可。

最后如果你也对行为决策与营销方式之间的关联感兴趣,那这本书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