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二五九年,铁木真的孙子蒙哥在钓鱼台与敌军作战的时候死去,消息来得太突然,而此时的汗位属于谁还没有确定。

汗位的空缺导致了国内的极不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一二六零年春,忽必烈召开蒙古贵族会议,在会上宣布继承汗位。同年4月,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在一众人的支持下,在和林这个地方也宣布自己为蒙古大汗。于是,蒙古在同一年间就出现了两个最高领导人,在接下去的四年间,两兄弟之间爆发了数次的汗位争夺战,最终,以忽必烈的胜利宣告结束。

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主动权其实掌握在弟弟阿里不哥的手中,大多数的漠北军队都归属于他的阵营。相比之下,忽必烈的军队仅有漠南的一支和一些的世侯部队,力量对比上,忽必烈自然处于绝对的劣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在军事力量方面,在政治合法性的对比上,两人也有明显的差距。虽然都是经过族内贵族会议推选出来的,但是,因为阿里不哥处在蒙古的中心地带,中心地带有着数量众多的宗亲王室。所以,在参加推选大会的时候,阿里不哥的这一方,有更多的皇室宗亲参加,比如窝阔台一族、蒙哥一族、察合台一族等都是支持他的。

因此,从这两个层面上来说,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阿里不哥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他的继承更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但是,打赢战争并不是只靠占据这两个优势就可以的。在其它方面,比如经济、战略、人心等,忽必烈做得比他的弟弟好得多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这也决定了忽必烈可以最终赢得这场兄弟之争。

经济层面上,阿里不哥的根据地在漠北的草原地带,虽然军队数量大,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这个地方常年干旱无雨,土地贫瘠。这样的土地上自然就无法生产军队所需的大量物资,因此,阿里不哥的军队难以实现自给自足。

相反,处在较南端的忽必烈依靠其所拥有的农耕地,获得了大量的物资资源和财富,向在前线作战的部队输送源源不断的军需,免去了前线战士的后顾之忧,稳住了军心。最终,阿里不哥的物资难以自给使得他在经济层面上处于劣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略方面,阿里不哥因为长时间驻扎在漠北,缺少作战经验,忽必烈则长期统治着汉地,在长年累月的作战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军事策略。俗话说,师出有名,在战前,忽必烈就声称他的弟弟谋反,自己攻打弟弟是有合法性的。

在对待南宋的策略上,两人也是大相径庭。阿里不哥对南宋持不友好的政策态度,不断的向下侵犯汉地,这就引起了南宋方面的不爽。相反,忽必烈重视修缮和南宋的关系,他主动重用了一批汉人,派使者前去南宋谈判,努力改善和南宋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样,忽必烈就可以集中精力去对抗自己的弟弟,而不用担心南宋方面的军事力量。此外,他还注重拉拢蒙古贵族以获得他们的支持。

人心方面,阿里不哥不懂得拉拢人心,他在部队里不顾军风军纪,整日沉迷酒色,还随意的残杀士兵和民众。这样一来,阿里不哥就逐渐失去了部分将士的支持,甚至,有士官带领部队投向了他的哥哥。相反的,忽必烈深知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他利用以汉治汉的策略稳固汉地。积极的采取底下人的建议,同时注重鼓舞将士,使得士兵们都源愿意舍身追随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在攻下阿里不哥的根据地后,他采用安抚的策略,很快阿里不哥的势力土崩瓦解。为时四年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忽必烈在这次的兄弟之战中获得了胜利,一方面巩固了自己在国内的位置,制止了蒙古一些贵族企图用蒙古的制度来治理汉地的阴谋。另一方面上,这场来自于蒙古内部的兄弟相残,使得蒙古国的内耗加剧,帝国的崩溃被加速了。

自此,强盛一时的蒙帝国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蒙哥统治的时候,他的两个兄弟的两系就已经不是那么团结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的战争使得这种趋势更加强烈,帝国表面上看起来还很强大,实际上核心早已面临瓦解。在国内出现多股势力,既有阿里不哥的势力,也有忽必烈的,还有两边都不沾边的势力。

遥想当年,铁木真的铁蹄能够踏平亚洲,横扫欧洲,建立强盛一时的帝国,凭的不就是蒙古各族拧成一股绳的力量吗?

但是,话又说回来,阿里不哥兵败被囚禁,这不得不说是汉人的不幸,因为和信奉汉法的忽必烈相比,阿里不哥顶多是多占些土地,多荼毒一些百姓,但是,他绝对不可能灭了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