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早已布局,围绕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出了“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为推动城市群新基建的科学布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由无锡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中心主办,中铁建(无锡)工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无锡校友会协办的“无锡土木工程大讲堂”第四期于5月10日正式开讲,讲座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在无锡地铁集团开展了以“从人类智慧到工程智慧——基础设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无锡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市建管中心、市住建局、市科协、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无锡地铁集团等各单位领导以及来自无锡市土木建筑领域170余名专家学者和参会代表参加讲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院士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古代到当代的人类智慧观内涵,介绍了工程智慧品质的迁移映射,阐述了基础设施的智慧模型、实践路径与工程价值,并分析了基础设施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提出新质生产力必然促进基础设施智慧品质的提升。

朱院士认为,在全寿命期的信息-物理-社会空间具备“韧性、智能、绿色、人文”品质的基础设施,是人类思想与行为特征在基础设施中得到集中映射,最终定量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院士与在场嘉宾就土木工程未来发展、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理念与安全、人文评价体系及智能建造等方面进行了互动交流,并耐心细致回答了现场的提问。本次学术讲座为从事地铁和城市建设领域的技术工作者带来了前沿的思维和高水平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座结束后,朱院士与无锡地铁相关领导开展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了无锡地铁在建设、运营、经营、多元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在重大工程技术创新、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和应用。朱院士表示,通过调研加深了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以及无锡地铁的了解,无锡地铁在轨道交通数字底座以及智慧化建设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希望未来能与无锡地铁密切交流,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共同推动我国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引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专家介绍

朱合华同济大学荣誉讲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执行主席、国际岩土工程联合会数据标准委员会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等。

他创立了土木信息工程学科方向,创建了基础设施全寿命期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表达-分析-服务的数字化范式,研发出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合作创建了岩体三维GZZ强度准则,被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所推荐;建立了盾构隧道设计分析模型和服役性能的TSI评价方法,被国家和行业标准所采纳。创办高水平学术期刊Underground Space,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德国洪堡研究奖、卞学鐄国际学术贡献奖等学术奖励。

小百科

无锡地铁在智慧建设领域有哪些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无锡地铁不断总结以往项目的数字化管理经验,以S1线项目为切入点,系统性开展“安全、质量、投资、进度、技术、信息”六大核心要务梳理,打造与业主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的“一站式BIM建设管理平台”。平台将管理要素与BIM模型相结合,发挥BIM模型可视化的特点,形成BIM+图钉、BIM+红绿灯、BIM+工程监测等多个三维建设管理场景,实现了地铁建设在进度、质量、安全、投资等方面的智慧化管理。此外,无锡地铁通过制定BIM应用标准体系、平台应用管理办法,形成了体系化的解决方案。

目前,BIM建设管理平台已全面应用于无锡市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有效解决各大重点项目同步建设期间点多、面广、管理力量分散等问题,为轨道交通行业BIM技术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