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记者从贵阳贵安“强人才”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贵阳贵安大力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坚定不移“强人才”,着力为“强省会”行动提供有力支撑。人才数量连续三年增长11万人以上,总量达到151.5万人,常住人口超过650万人,成功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创新能力指数在全国101个创新型城市中位列第27位,贵阳贵安逐步成为兴业福地、聚才洼地、成才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倾心引才,贵阳贵安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聚焦高校毕业生、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依托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人博会“绿色通道”、编制外引才、柔性引才等,拓宽引才聚才渠道。实施高校毕业生留(引)筑行动,40余名市领导领衔包保75所在黔高校,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落户贵阳贵安、扎根贵阳贵安、共建贵阳贵安。三年来,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8762人,新增制造业人才5.14万人、大数据人才5.06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97万人,吸引31.1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坚持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悉心育才,贵阳贵安发挥全省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人才集聚地优势,建立覆盖全面、资源共享、衔接有序、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技能贵阳”行动,分类做好“六类人才”培育,培养国家级、省级专家人才114名,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8人,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2100余人,选拔市委联系专家300余人,“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2.9万余名,在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贵阳市获3枚银牌、1枚铜牌和26个优胜奖,居全省第一,人才素质显著提升,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坚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精心用才,贵阳贵安突出以用为本,注重平台赋能,持续松绑赋权,着力搭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推动人才评价有方、激励有效、流动有序。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国家级、省级平台498个,对重点人才探索推行“一事一议”、直接举荐等方式申报专业技术职称,推进13家试点单位开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吸引416名科研人员到贵阳贵安兼职创新、参与项目,投入9.96亿元支持“123”计划27个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各类人才在“强省会”行动中干事有成、创业有为。

坚持以更加优良的环境暖心留才,贵阳贵安围绕“卡、钱、户、房、岗”五大要素,持续优化人才政策,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分类认定标准,健全分级服务保障体系,发放“筑才卡”24万余张,给予企业引才补贴,及时兑现各类人才津补贴,推行“最宽松、最方便、最快捷”的户籍政策,完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筹集人才住房7万套(间),近三年累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45万余个。用好“筑人才”APP、“人才之家”等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不见面办理”,累计受理人才服务事项1.8万余件,更多贵阳贵安“追梦人”轻装上阵、奋勇前行。

据悉,今年3月,贵阳市委以全会的形式,对人才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会审议通过的实施意见,明确“五个一”的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即着力打造一个品牌、实施一个行动、搭建一个平台、优化一套政策、健全一个机制。这些措施旨在加快建设区域人才集聚高地,以人才高质量发展夯实“强省会”智力支撑。

来源 | 贵阳网

编辑 | 赵子滟

统筹丨吴亚鹏

编审丨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