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团省委关于开展“我们村的年轻人”领头雁培养计划的部署,团州委面向全州开展乡村新农人、乡村CEO、乡村巧匠人、乡村主理人等四类乡村青年人才寻访工作,建立优秀乡村青年的州县青年人才库及县级联络群,实行帮政策、帮招人、帮培训、帮引流、帮贷款等五项帮扶举措,帮助乡村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示范引领全州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

为更好展现乡村青年人才的青春风采,甘孜青年驿站特推出“我们村的年轻人”系列报道,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石渠县优秀青年创业者四郎加,听听他的“青春奋斗故事”。

四郎加,藏族,石渠县尼呷镇人,甘孜州州级项目“推”制作技艺传承人,石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奶制品家庭第四代传承人,石渠县果果央拉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2022年9月参加内蒙古“中华颂-2022黄河流域非遗展”,2023年获得石渠县中粮奖学金“中粮星光奖”二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锁定目标

开启创业之路

四郎加生在高原,长在高原,是地地道道的牧区小伙。2013年,在舅舅的帮助下,远赴青海、成都等地学习唐卡绘画等传统文化产业专业课程,之后在成都经营了一家具有藏族文化特色的咖啡馆。2020年,四郎加听说党委政府出台了振兴乡村的相关政策后,积极响应返乡创业的号召,转让了咖啡馆,决定回村创业,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绘就宜居宜业和美牧区新画卷。在外闯荡多年的四郎加明白,要想创造出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可以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的文化产品,就需要回归本真。于是他选择了自己最为熟悉的藏族传统美食的生产和销售,返乡后便第一时间拜舅舅为师,学习了藏族传统美食“推”的制作手艺,由此开启了属于他的创业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推”? 所谓 “ 推 ” 就 是 用奶渣、炒熟的人参果粉、糌粑、酥油、红糖、白糖等为原料做出来的糕点, “ 推 ” 因 其独特的外形,也被称为 “藏式巧克力”, 营养价值极高, 一般分为 “ 推 嘎 ”(可理解为“藏式白巧克力”),“ 推 纳 ”(可理解为“藏式黑巧克力”)两种,是接待贵宾,过年过节才享用的高级 美食。 “ 推 ” 的 制作方法独特,形状有方形、圆形、花瓣形、双层、单层、多层等,在其成型之后,再在上面用酥油花绘制粘贴各种图案,图案有八宝瑞、八祥瑞、万字符、喜字符、寿字符、蝙蝠、联通结等传统图案,也有代表祥瑞祝福的文字内容,在藏区被奉为高级糕点而频频 现身于 重要宴会的餐桌之上。 文献中记载: “藏王聂赤赞布下凡时要求人们满足两个要求,第一是要制作形如雪鸡的酥油糕点,第二是要准备鹧鸪(吉祥四瑞之一)的烤肉”,故可猜测 “ 推 ” 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在藏族人的生活中出现。 在 “ 推 ” 的制作 过程 中,四郎加特别注重原 材料 的选择, 他说: “ 好的原料加上好的手艺才能做出最好的美食 ”。 独特的 传统制作技艺 加上 现代科学加工 技术,不仅让食物变得更加美味,也 保证 了 产品的 绿色 健康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优做强

创业带动就业

四郎加的祖辈均是制作“推”的能手,在当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们生产的“推”质量极高,因此也经常被寺庙和大户人家请去制作大型祭祀、法会和过年用的“推”。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四郎加,在舅舅的教导下很快便掌握了制作“推”的要领。

刚开始,四郎加主要以家庭作坊的形式来制作生产,然后通过线上渠道销售。2022年,觉得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四郎加决定创办专属于“推”的公司,于是,石渠县果果央拉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诞生。公司成立以来,因优质的产品和真诚的服务,“推”不仅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销售量和影响力也逐渐扩大。“推”不仅行销本地,还大量远销成都、青海、拉萨、蒙古、北京,甚至欧洲等地。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郎加正筹备创办石渠县果果央拉家庭牧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努力,四郎加不仅成功实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经济效益转换,还带动了当地农牧民的就业增收,让村民在自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截至目前,四郎加先后解决了14人的固定就业岗位和近100人的临时就业岗位。

人生不息

奋斗不止

世界不会停下进步的脚步,努力的人也是。四郎加在经营果果央拉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同时,还致力于高原牧区无污染生态绿色产品的挖掘研发和生产加工,并进行批发、零售。产品包括“推”、奶渣、酥油、纯牛奶等牦牛奶制品,牦牛肉干、人参果、石渠白菌等名贵野生食材制品和冬虫夏草、川贝、知母等高海拔名贵药材等。四郎加还积极参加省、州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不断在比赛中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在第九届五省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论坛暨阿坝县经贸洽谈展销会上更是一展风采,推广了产品的知名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郎加说:“在继续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挖掘、生产家乡的优质畜牧资源的道路上,我会更加坚定地向前走,不畏艰难,不惧挑战”。

未来,他还希望以现有的生产经营为基础,争取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建设传习所,培养制作技艺学徒,扩大传承队伍,通过电商等销售途径促进增收、解决更多返乡青年就业问题,持续围绕文化旅游、特色农牧、清洁能源“三篇大文章”担当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孜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 青发部

编辑 | 杨财婷

一审一校 | 王浩

二审二校 | 胡骁筠

三审三校 | 毛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