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4月29日,安徽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为期两年的深化行政检察监督护航民生民利专项监督工作情况,并发布相关典型案例。媒体先后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

安徽日报

2024年5月7日《安徽日报》2版

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

记者 方舢

近日,记者从省检察院召开的“深化行政检察监督 依法护航民生民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两年来,我省检察机关依托“府检联动”机制,部署开展“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监督工作,突出保护市场主体权益开展专项监督,依法妥善办理涉市场主体权益保护的检察监督案件1049件,发出检察建议1032件,实质性化解案件194件,着力营造安商惠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政府诚信是前提和基础。在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方面,我省检察机关以专项监督排查兑现问题清单649个,针对有关行政机关怠于兑现公共政策和未及时履约践诺问题,依法制发检察建议73件,督促兑现资金1.2亿余元,推动地方一些政策未兑现、协议未履行问题得到解决,并倒逼出台精准公共政策。

“空壳公司”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正常营商环境。针对在刑事案件中发现的“空壳公司”出售营业执照、对公银行账户交由他人使用等违法行为,我省检察机关开展“空壳公司”清理专项监督,督促相关行政机关正确履行监管职责,维护市场秩序。两年来,共制发检察建议237件,其中被采纳205件,督促行政机关及时清理“空壳公司”1546家。

安徽新闻联播

 <第7035期>媒体聚焦安徽行政检察专项监督工作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第7035期>媒体聚焦安徽行政检察专项监督工作②

2024年5月8日《安徽新闻联播》播出

安徽行政检察专项监督工作成效显著

记者 许敏

日前,省检察院通报了自2022年4月起开展的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监督工作成果。两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行政检察监督案件4143件,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2188件。

安徽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2024年5月2日安徽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全省新闻联播》播出

安徽检察机关开展专项监督

依法护航民生民利

记者 王昕

记者从省人民检察院了解到,2022年4月到2024年4月,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监督工作。针对民生热点、特定群体和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2188件,形成工作机制76个。安徽台记者王昕报道:

在开展“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监督工作中,省检察院依托“府检联动”机制,围绕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热点,以及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和市场主体,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与行政机关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卫东:【出录音】我们具体的做法及成效体现为“三个突出”:突出保护市场主体权益,依法能动履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突出维护特定群体利益,高质效办好人民群众身边“小案”;突出检察为民办实事,以“我管”促“都管”推动诉源治理。

两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了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督察监督工作、“空壳公司”清理专项监督、助力根治欠薪专项监督等一系列重点检察监督工作。共办理各类行政检察监督案件4143件,对相关行政案件提出抗诉26件,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2188件,形成工作机制76个。李卫东:【出录音】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依法全面履行行政检察监督职能,对标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和司法期待,努力在司法为民上交出新答卷,在监督质效上取得新提升。

安徽法治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0日《安徽法治报》头版头条

为民而“行” 与民同“行”

我省深化行政检察监督护航民生民利

记者 徐奥萍

行政检察,与人民群众离得最近、联系得更密切,直面人们的诉求,办理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4月29日,记者从省检察院获悉,近年来,我省检察机关依托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的职能优势,不断加强与审判机关、行政机关的联动,坚持为民而“行”,与民同“行”,凝聚起护航民生民利的最大合力。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卫东介绍,自2022年4月“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监督工作开展以来,聚焦守护“夕阳红”、守护“半边天”、助力根治欠薪、市场主体权益保护以及“空壳公司”清理5个专项监督工作和各地若干富有地方特色的“小专项”,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行政检察监督案件4143件,提出抗诉26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45件,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1520件,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2188件,与行政机关形成工作机制76个。

以扎实硬举措为企业提供“真关怀”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开展以来,全省各级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以监督办案的硬举措为市场主体提供“真关怀”。

聚集惠企安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2022年,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市场主体权益保护专项监督;2023年,开展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小专项”。依法妥善办理涉市场主体权益保护的检察监督案件1049件,发出检察建议1032件,实质性化解案件194件。

依托“府检联动”机制,检察机关以专项监督推动地方一些政策未兑现、协议未履行问题得到解决,倒逼出台精准公共政策。共排查兑现问题清单649个,针对有关行政机关怠于兑现公共政策和未及时履约践诺问题,依法制发检察建议73件,督促兑现资金1.2亿余元。

同时,针对在刑事案件中发现的虚假注册登记“空壳公司”,出售营业执照、对公银行账户交由他人使用等违法行为,持续加大对相关行政机关监督力度,督促其正确履行监管职责,维护市场秩序。两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制发检察建议237件,已采纳205件,督促行政机关及时清理“空壳公司”1546家。

在省检察院的指导下,全省各级检察机关积极行动,依法能动履职,不断打出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濉溪县检察院针对行政机关怠于向两家涉案企业支付土地补偿款问题制发检察建议,促使637万余元土地补偿款全部支付到位。

——亳州市检察院发现一个行政主体存在多个公共政策未兑现、行政协议未履行情形,制发4份类案检察建议均被采纳,兑现金额275万元。

——淮南市八公山区检察院针对辖区内长期无生产经营活动、三年内无相关税务记录的疑似“空壳公司”情形,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促使行政机关启动销户清理专项行动,依法吊销110家市场主体营业执照。

守护特定群体办好群众身边“小案”

工资报酬是农民工辛苦劳作的“血汗钱”,也是农民工最直接、最核心的利益,保障劳动者及时拿到足额工资,是关系基本民生的大事。

在淮北市杜集区,15名农民工的27万元血汗钱却一直被恶意拖欠,无法履行。杜集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该线索,某建筑劳务公司存在违法分包及实际承包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形,导致农民工的辛苦钱一直无法发放到位,落袋为安。为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检察机关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最终助力该笔工资全部发放到位。

该案正是行政检察突出抓好特定群体合法权益保护,高质效办好人民群众身边“小案”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全省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聚焦房地产开发、教育培训、新就业形态等重点行业存在的因拖欠工程款引发的欠薪问题,及时核实并督促住房城乡建设、教育行政、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及时履行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职责。两年来,就根治欠薪工作共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140余件,助力农民工讨薪1000余万元。

每一个特定群体都是一份牵挂,每一份牵挂背后都凝聚着检察守护。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2022年以来,我省开展守护“夕阳红”专项监督。聚焦农村老人赡养、老人医疗服务、老人退休养老金及补贴发放,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规范设立和安全运行,老年人保健品投资市场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重点领域和情形,在监督办案中督促相关部门协同履职,探索建立健全老年人权益联动保护机制。两年来,全省行政检察部门共办理涉老案件311件。

此外,省检察院牵头与省法院、省公安厅、省民政厅会签《关于建立办理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婚姻登记类案件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婚姻登记行为专项清理和打击行动,共同守护“半边天”。两年来,全省共监督撤销虚假婚姻登记286件,有效维护了妇女群体的婚姻自主权。

以“我管”促“都管”推动诉源治理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检察机关从最难啃的“硬骨头”开始,持续推深做实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聚焦行政争议化解难这一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检察机关坚持“一案三查”,既监督行政审判是否公正,又监督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更关注行政争议是否实质化解。两年来,全省检察机关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公开听证、促成和解、司法救助等方式,共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323件,开展公开听证145次,化解10年以上行政争议55件,实现案结事了。

为重点解决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领域行政诉讼案件程序空转、讼争未解、长期申诉等难题,省检察院与省司法厅、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开展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领域行政争议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加大对征地拆迁领域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力度,共办理案件415件,组织听证25次,发出检察建议57件,实质性化解71件,形成工作机制12个。

作为新时代“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格局中的重要一环,行政检察在参与促进诉源治理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如何让行政检察在社会治理中充当好“法治引擎”,实现以“我管”促“都管”?

我省检察机关从执法乱象问题多发领域入手,以专项监督推动社会治理。结合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聚焦该领域“逐利执法”、执法“寻租”、执法不规范、执法粗暴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专项监督工作。省政府将该专项工作纳入2023年“府检联动”联席会议重点工作,由省检察院、司法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共同负责,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案件移送、协作配合等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衔接机制,实现清单化管理、闭环式督促落实。

淮北市检察院针对辖区内货运超限超载“以罚代管”等执法突出问题,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2件,督促行政机关完善监管措施、堵塞监管漏洞。

长丰县检察院针对“选择性执法问题”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统一执法标准、修改完善办案程序,从根源上杜绝“同城同案不同罚”。

据统计,近年来,全省共办理该领域案件220件,提出检察建议182件,已采纳140件,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25件。

安徽检察新媒体出品

审核丨吴贻伙

编辑丨李昂

投稿邮箱丨ahjc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