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政部原部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理事长楼继伟,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24CEO论坛上发表演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前状况及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入剖析。

本账号接受投稿,投稿邮箱:jingjixuejiaquan@126.com

楼继伟: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来分析当前相关的应对政策及其效果。

首先来看财政政策的大致情况。2023年,全国财政预算赤字设定为3%。政府于2023年10月对预算进行调整,增加了1万亿元赤字,使得最终财政赤字率达到3.8%。2024年全国预算赤字率继续设定为3%,并且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额度安排为3.9万亿,较去年的3.8万亿增长了1000亿元。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

首先,今年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但历史结存的期末留抵已基本退除,因此减税降费效果可能会下降。经济数据显示CPI在0附近波动已有一年,PPI为负数已超过一年半。大量资金结存在银行,导致货币政策扩张效果有限,因此财政政策应更积极。尽管今年真实赤字率有所增加,但仍显不足,赤字率仍可提高。建议增加经常性项目开支,重点支持基层政府转移支付、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增加的财政支出可用于对小微企业补贴房租、水电费,以及向一般困难家庭提供现金补贴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基金的统一征收可提供更清晰的家庭经济状况,利用这一系统可以实现更精准的财政资金补贴。

其次,特别国债项目应确保年年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然而,预算报告显示实际情况可能达不到这一标准,甚至不如增加1万亿赤字更为透明。为何不将这些项目交由民间承办?虽然民间承办存在风险,但可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其承担。若增加1万亿赤字,则将这些支出纳入一般性支出,使预算更透明。将其列为特别国债项目,则归入政府性基金支出,但这一分类预算粗略,难以理清支出用途。

长期以来,基金性财政政策往往意味着扩大政府投资,但在当前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下,这种做法的效果逐渐减弱。因此,应考虑增加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出,提升居民收入,以达到政府工作报告所要求的提质增效目标。

第三,应对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是当前及未来的重要任务。各级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政策,包括取消限价限购、允许提前还债、降低首付比例、加速“保交楼”等,同时为有流动性困难的房地产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坚决遏制地方隐性债务增量,化解存量。

近年来,国家特殊置换债额度下达各地,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还债压力,降低债务成本。此举旨在应急解决问题,需要坚持并不断优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目前,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甚至产业园区供大于求,需要清理库存。将其改造为保障性住房可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步清理,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基础在于清理库存。

第四,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主要源于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才能根本解决。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新型房地产发展模式的要求,核心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城乡土地保持公有制,但使用权能自由转让,房地产税收入弥补成本,促进城市居住环境改善。同时,取消城乡户籍区别,实行“人地钱”挂钩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消费需求。

然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面临既得利益障碍,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统一认识,提高中央财政占比,提供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目前政策主要在于逐步改善房地产市场状况,避免系统性危机,并加速推动根本性的结构性改革,以构建城乡统一大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危机是推动改革的催化剂,危机可以推动共识。前,我们面对着推进根本性结构性改革的窗口期,亟需对此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