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甚至有些亲子关系也产生裂痕,家长对子女失望透顶,学生被父母伤得千疮百孔。

家校共育让家长也背上了教育负担,即使有家长不想插手也不行,老师会给家长安排任务,配合学校完成教育目标。可惜家长并非专业人士,他们面对子女的笨拙和失误无法心平气和,很容易气血上涌,口不择言。学生本来就学不会,被家长骂完大脑更是一片空白。

很多家长事后也会心疼,看到孩子哭那么伤心,觉得自己不应该发脾气。可是下次辅导作业,或者看到学生在同一道题反复出错的时候,还是忍不住骂人。家长自己都心里没底,生怕孩子记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生作文《不完美的妈妈》火了,家长发脾气,学生会记仇吗?

以前很多小学生在作文里写《妈妈》,都会描写妈妈勤劳、美丽、单良的一面。现在小学生笔下的“妈妈”画风大变,在过往的优点基础之上又多了一个鲜明的个性,就是爱发脾气、爱骂人。

一位小学生在作文《我的妈妈》里写道,妈妈很凶,一不小心就会被揍,打在身上很疼,被打的时候真的有点恨妈妈。不过每次打完后,学生都会与自己和解。想到全家只有自己和妈妈有血缘关系,就决定原谅妈妈,还要带头爱护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位小学生眼里的《不完美妈妈》,也是经常控制不住骂人,但孩子知道妈妈是在鞭策自己,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完全是打是亲骂是爱。毕竟每个孩子的第一声啼哭,都是妈妈九死一生换来的,不能因为被妈妈骂几句就怀恨在心。

学生还表示,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孩子应该多体谅。不少家长看到学生的心里话纷纷破防,有时候家长做的真不如学生好,他们也是第一次当孩子,有做错事的地方,家长指出来改正就好,为啥非要用打骂解决问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作文如同一面镜子

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自己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孩子做什么在家长眼里都是错,或者采取双标模式,让孩子不理解家长的做法,从而屡教不改,家长也更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有的家长不让学生不玩手机,自己却手机不离手。或者不让孩子看动画片,自己却在看影视剧。学生提出想买玩具或衣服时,被家长批评虚荣攀比,自己却经常乱花钱。其结果只能是让学生“恨”家长,觉得这是不爱自己的表现,学生自然也就不用对家长以诚相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作文看似是在培养写作能力,实际上也是探究学生内心真实想法的途径。老师经常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感触颇深,只不过很多家长不以为意,认为是童言无忌,仍旧我行我素。

老师的话家长可以不信,但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家长还是应该多留意的。家长不要只看学生作文的分数、错别字、标点符号用法,也看看内容和学生想表达的主题。平时不敢说的话,可能都藏在作文本里,将家长的短板都暴露无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和宣泄情绪是两码事

每年母亲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给母亲写作文表达感恩和爱意,或者制作手工花束和礼品表达心意,这也是感恩教育的重要环节。不过很多家长非常扫兴,面对学生的杰作冷言冷语,直呼平时少气我比啥都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长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自我提升中羽翼渐丰。学生存在不足之处是正常现象,谁都不是生来就完美无缺的。既然学生能接受家长的不完美,家长为啥不能接纳孩子的普通呢?一定要让孩子考第一、上985、当公务员才满意?

更何况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并不是真正的教育引导,更多的是宣泄情绪,把白天在工作中积累的压力发泄到孩子身上,辅导作业只是压垮家长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不辅导作业,不让家长干涉教育,学生也就能少挨骂一些。殊不知,家校共育需要家长的高质量陪伴,可以不辅导作业,但不能放任自流。否则再厉害的老师,也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

很多家长确实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营造高质量家庭教育环境,可以自行学习教育心理学,或者有不懂的地方多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或班主任沟通。

今日话题:你是爱发脾气的家长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