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一首《七律·长征》,道出了这条漫漫行军路之艰辛,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三军将士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共克难关的英勇形象。

这一次的战略转移,被主席称为“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但也是整个近现代中国革命最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红军战士们从至暗时刻出发,一路翻山越岭,过雪山、跨草地,最终搏出了一线生机。

当红军费尽千辛万苦走出甘南的草地时,有人雪中送炭般地送来了20万斤粮食,帮助红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但此人却在不久后,因遭遇部下叛变而家破人亡,此人便是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黑暗到光明的转折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失败,导致长江以南的苏区日益缩小,形势危殆。

为尽快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为党和军队赢取一线生机,中央在经过讨论后决定实施战略性转移,放弃长江以南,北上建立新的苏区。

毛主席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程中,发生于1935年的“草地分兵”堪称是至暗时刻。

当时红军队伍已经行军将近一年,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即将进入甘南,将士们在艰难路途上苦苦坚持,张国焘却盘算着要在党内发动斗争。

据毛主席回忆:“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8月底,毛泽东、陈昌浩和徐向前所率领的右军向胡宗南的伍诚仁师发动了包座战役并获胜,一举歼灭了对手,得到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此次获胜后,中央指派右军的林彪和聂荣臻带领红一军作为先行军,提前到位于甘南的迭部达拉河谷探路,同时等待张国焘和朱德率领的左军向他们靠拢。

但就在十日后,一封张国焘的秘密电报发到了右军参谋长叶剑英的手中,他在密电中要求右军即刻南下,并且要“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这封与中央指示背道而驰的电报令叶剑英深感忐忑,他立即带着密电来到主席面前,让他知晓这一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国焘如此明目张胆地进行党内分裂行为,自然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注意,当即在巴西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

会议中,毛主席、王稼祥等人理智分析现状,认为已无可能说服张国焘率左军北上,一味坚持原计划甚至可能导致党内战争爆发,因此决定让右军先行北上脱离危险。

为此,右军中央军委纵队和红三军连夜赶路,步履匆匆地向甘南进发,连续两天的急行军不仅是对将士们身体的极大考验,更给他们带去了不小的精神压力。

但好在这一次的紧急行军,迅速破解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所造成的危局,并通过俄界会议进一步改善了部队编制,明确了党内职责,确定了继续北上的方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界会议拨云见日,整合出了一支更加精干的队伍,让全体红军战士认识到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全军的团结是最为重要的。

而后,红一军和红三军继续沿着达拉河谷向北,为躲避敌人追击,他们刻意避开大路,穿越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向着白龙江河谷艰难前行。

这趟征途注定充满了艰难险阻,不仅道路崎岖,而且山谷中时常有落石滑坡发生,森林中的气候更是令人难以适应,红军战士穿越其中,步履艰难。

穿过达拉河谷,长时间的高海拔行军作战已深觉苦寒,敌人的脚步也很快跟上,且兵力更胜从前,我军只得继续向前。

但危难之中也并非没有希望,抵达旺藏寺后,只要渡过了白龙江,突破腊子口,继续向北行军,就能走出曲折的南部,迎来通向光明的转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越草地喜迎雪中炭

旺藏寺位于白龙江沿岸,位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谷底,这里相对充足的氧气和温和的气候对于红军将士们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一段时间以来,深受高原反应和伤病折磨的战士们如释重负,精神状态也抖擞了许多,即便此时正值甘南的雨季,连绵的阴雨也无法抵挡他们继续向前的步伐。

继续向前,红军就要进入由卓尼土司管辖的迭部,当时在任的是第十九代卓尼土司杨积庆。

杨积庆虽然出生于闭塞落后的甘南,又担任少数民族首领,但思想却十分开明,格外喜欢结交革命进步人士。

土司制度建立于封建时代,但因少数民族地区情况复杂特殊,因此在民国建立后这一制度仍然得到了保留,杨积庆等地方土司也开始接受国民政府的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红军向甘南方向转移后,杨积庆就接到了来自蒋介石的紧急电报,这位最高统帅在电报中发号施令,让他发动手下藏兵和军阀鲁大昌所率领的国民党军队一起在迭部一带对红军进行围剿。

接到这封急电后,杨积庆并没有听命,而是三番五次地寻找借口拖延、拒绝,始终没有如蒋介石所愿派出他手中的藏兵。

杨积庆虽然从未走出过自己所管辖的甘南,但对于中国政局和革命形势却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他知晓红军北上是出于抗日的目的后,便坚定地选择了站在红军一方。

除了民族大义以外,杨积庆对于蒋介石也始终存有戒心,再加之他与跋扈军阀鲁大昌之间一向不和,因此一直按兵不动,违抗了蒋介石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加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杨积庆不但没有对红军进行堵截和进攻,反而还在他们抵达崔古仓村时大开粮仓,为红军让道放粮,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红军抵达崔古仓时,刚刚经历过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行军路,这样一番折腾后,活下来已经是万幸,几乎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状态。

在听闻红军即将抵达自己的管辖地后,杨积庆就派人前往兰州了解时局动向,思忖再三后决定为这支共产党的军队提供支援。

他发了一封密信给自己的部下在信中写道:“粮食不必坚壁清野,开仓避之”,意在指示让藏军为红军让道,并且打开崔古仓的粮仓为红军提供补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古仓的粮仓中储存有20万斤的粮食,并且还是高原之上难得一见的小麦,有了这份补给,饥寒交迫的红军战士们体力得到了极大地恢复。

杨积庆慷慨放粮的举动令我党我军感激又敬佩,在取粮时也仍旧保持了一贯的作风,取用粮食遵循节俭原则,在离开前还留下了借粮的借条。

在长征军队途经甘南地区的过程中,杨积庆所提供的帮助其实远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