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综述

明初时候的山东邹县不算什么好地方。到了朱棣统治的时候,虽然天下已经太平了那么多年,生活也好了一点,但是该穷还是穷,原先贫困的地方,并没有得到什么改善。

某日,山东邹县的人忙活完了大半天,继续干起了自己日常在做的事情。他们走上道路,熟练地捡起草籽。

远方扬起了尘土。一群身着锦绣的人骑着马,急急而过。躲过了这支马队,人们重新走上道路,继续捡起了草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支马队却突然转过头来。一个看起来就很富贵的胖子下马,没头没尾地问起了一句话:“你们捡这些草籽干啥?”

这些民众不敢用看白痴的眼神看这个胖子,但是心里面确实是这么想的。捡草籽干啥?现在天降大旱,草籽当然是用来吃啊。这种理所应当的生活常识,为什么还要问呢?

明白这些人在做什么事情以后,胖子不说话了。有敢去看他一眼的人,发现了这个胖子似乎眼睛很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这个胖子扬长而去。不过,他改变了路线,向邹县县城而去。这胖子的身份可不一般。他就是朱棣的儿子,当今太子朱高炽。

见到县令之后,朱高炽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

县令不明所以。他明明按照朝廷的诏令,已经给这些灾民免去一年税收。自己还有什么做错的呢?

但是,在太子爷的眼里,县令居然不开仓放粮,人都被逼的吃草籽了,这些官员居然视而不见。这是什么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朱高炽的主导下,县令将粮仓里面的粮食拿了出来,帮着灾民维持生计。

这位太子爷,在历史上其实名声不显。他在位仅仅十个月,但是其死后,却得到了一个明仁宗的谥号,而且,他还做到了朱棣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这位明仁宗的身上,发生过什么故事?他的一生,又是怎么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武双全,可成大器

明仁宗出生的时候,朱棣还只是一个留在南京城中,偶尔帮着父亲处理事务的皇子,算得上是个政治新人。

作为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扛起一个家,这是嫡长子的责任,从出生的时候,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他注定是会继承其父的事业的。

在其母徐皇后的教育下,朱高炽的个人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出身将门的徐皇后,极其重视对朱高炽武力的培养。同时,朱高炽还学会了儒家那一套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朱高炽是个文武双全的人。连祖父朱元璋,都对朱高炽相当欣赏。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好几次考察过孙子们的能力。朱高炽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他相当满意。

等到朱棣起兵之后,朱高炽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比起他的堂兄弟,当时的皇帝建文帝实在好上了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的左膀右臂

一开始,朱棣起兵只能依靠自己下面的一个小小的北平城,听闻朱棣叛变,朝廷派了50万大军征讨朱棣。此时,朱棣手下驻守北平的人不多,精锐全都跟着朱棣在外打地盘。

为了自己兄弟和母亲的命,以及父亲的事业,朱高炽必须要顶住这五十万大军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景隆突进到北平城之后,即刻下令猛攻北平城的城门。但是不同于之前的顺利,在北平,李景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

李景隆不禁感到困惑,明明情报上说,北平城里面没有什么精锐,为何能如此难打呢?

李景隆并不知道,朱高炽已经充分发动了城中的民众。同时,朱高炽每天都上城头指挥作战。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用超人的精力来评价他,也一点都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着这种精神,朱高炽硬是顶下了李景隆的进攻,撑到了朱棣大军返回。如果没有朱高炽,朱棣的“靖难”能不能成功,还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