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新能源汽车,其实也分为了「纯电」、「增程」、「插混」等3大阵营。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纯电」技术还不成熟,续航短跑不远,目前选购「增程」才是正确的选择。

因它们完美的保留了燃油车的优势,又继承了电动车的特点,基本不用担心充电的烦恼。

然而,真有这么完美吗?

作为两种类型的汽车,都有使用过,并现在坚持纯电的人,我发现「纯电」并没想象中差:更多的人,或许被误导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真实体验入手,详细聊聊两者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认为选购了增程,就告别了续航焦虑,厂家并不会告诉你的是:长途虽然没有了焦虑,但短途就不一定了。

说白了就是,市面上的增程汽车,在真实的路况下,纯电续航很难跑到200公里。

大多数情况下,跑个100-150公里左右,就要考虑充电了——否则,增程器就会强制介入,开启保电模式。

你要是一个豁达的人还好,但凡“比较节省”,这时就会很焦虑了,脑海中会不由自主的冒出“要不去充电”的想法。

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用电才多少钱,用油又要多少钱——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纯电汽车,虽然也有焦虑,但频次很低,而且相对可控。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天天“泡在高速公路上”,大多数人的日常是,除了节假日,超过500公里的长途出行,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此外,就算是假期长途旅行,也没想象中那么的难受:因为现在的充电网络非常发达了,导航就会显示充电桩负荷情况,不至于排队充电。

实在不行,下了高速公路,周边到处都是充电桩

密集到什么程度呢?按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已经达到了每平方公里26.5台。

所以,并不是增程汽车就没有焦虑了,只是焦虑的点不同——这一个关键,大家务必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话可能有点难以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围绕充电这件事,所面临的痛苦方式和程度,是不一样了。

说白了就是,增程汽车受「电池类型」和「充电桩功率」的影响很小,但受「电气系统」的影响很大。

这直接决定了,它的充电效率很难媲美纯电。

举个例子大家就懂了:

在自营充电桩上,类似理想l7这样增程汽车,平均功率约在60kw/h的样子;而配备了800v电气架构的理想Mgea,充电功率能到500kw/h——这就是非常明显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入到现实生活则是,前者大约要1小时才能充满,后者20分钟以内就能搞定。

如果没有家充的情况下,有意购买增程的车主,还是需要考虑下:“自己是否有耐心,维持这个日常”。

此外,理想汽车的ceo也公布过旗下车主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70%的情况下,车主都在使用纯电续航;只有30%的情况,增程器才会介入。

考虑到这个使用频率,而且增程汽车的电池更小,循环次数更快——电池衰减也会很快。

关于这些因素,购买增程汽车,一定要知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增程汽车是最接近纯电的一种车型,但具体体验,还是有所不同。

毕竟,多了油箱和增程器,你还说两者一模一样,肯定不现实。

一方面,味道肯定不一样:

说白了就是,只要烧油,存在内燃机系统,它就无论如何都会有汽油味。

比较贵的增程车会轻一些,譬如朋友的理想L8,味道就很轻,但便宜的增程车就就较重了。

当然,这往往还和增程器的启用频率有关——使用得越频繁,味道越重。

也不要认为,有了香氛就可以掩盖这个味道,其实和油车一样,只会变成有点油味的香氛。

所以,千万不要拿展车和试驾车的感受,代入到真实的用车体验上。因为这些车,可能油箱里都没油,或者说从没启动过增程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静谧性肯定不一样。

或许会有人否定我的观念,认为自己体验过,感觉没有区别。

但现实是,大多数情况下,的确一模一样——但一旦进入亏电模式,增程器开始介入,油车的种种感受就回来了:不仅震动变得明显,噪音也会变得很大。

就此,大家实际感受下,就很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倒不是增程汽车不好,而是优质的增程汽车有着前提条件:那就是最好具备家充设施,同时,不吝啬燃油的使用。

但凡不满足这个前提,实话实说,还不如购买纯电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