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约君说

近期,

某知名品牌奶制品含有反式脂肪酸

这一话题登上了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发问:反式脂肪酸是什么?

也有人看到这几个字就“如临大敌”,

直呼:不敢再吃了!

其实,这并不是反式脂肪酸第一次引起大众关注了。

“反式脂肪酸让人变胖变笨!”“别喝奶茶了,一杯下去肚子里全是反式脂肪酸!”……这些都是不少人对反式脂肪酸的印象。

至于该品牌是否真的存在问题,我们不做过多讨论。不过,有约君可以来和大家聊聊反式脂肪酸。

它究竟为啥令人“闻风丧胆”?

难道真的一点都不能吃吗?

反式脂肪酸“坏”在哪?

相信有不少人知道反式脂肪酸不是“好东西”,那么它的“坏”体现在哪?

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结构相对稳定,而不饱和脂肪酸结构不稳定,容易被氧化变质,如果在后期的加工过程中氢化不完全,天然顺势结构就会异变成反式结构,“黑化”成了反式脂肪酸。

这里有一张直观的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营养师顾中一

“黑化”之后,反式脂肪酸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现有研究认为,反式脂肪酸的主要危害是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它可以提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坏胆固醇”)水平,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胆固醇”)水平,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

人体代谢普通脂肪

和反式脂肪的途径是一样的

虽然反式脂肪确实“坏”,但是,闻反式脂肪酸色变,其实并没有必要。下面两个常见的反式脂肪酸的误区你有吗?

Q1:人体难以代谢反式脂肪酸?

点击问号显示答案

曾经有一件这样的事情将“反式脂肪酸”推向风口浪尖:

一位宝妈因为孩子吃了同学的生日蛋糕而发飙,尝试多种方式将反式脂肪酸逼出体内,还声称代谢反式脂肪酸需要50天。在网络上,确实有也有一种说法是“反式脂肪酸在人体需要 51 天的半衰期”。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错的。在人体内,反式脂肪酸跟普通脂肪的代谢途径是一样的,没有发现反式脂肪酸在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体内的代谢途径有何不同。

Q2:加工食品中才含有反式脂肪酸?

点击问号显示答案

食品中的反式脂肪主要有两种来源:

① 天然来源: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中,如牛羊的脂肪与奶制品,一般含量相对较低。

② 加工来源:主要是由植物油氢化加工、高温精炼产生,此外,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油温过高且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氢化

分为完全氢化和部分氢化。

完全氢化,就是把所有不饱和键都变成饱和键了;而部分氢化工艺,会导致一部分不饱和键并没有变成饱和键,而是转成了反式。

反式脂肪酸的加入可以增添食品酥脆的口感、利于食品长期保存,所以常常存在于各种加工食品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食物中:

❖ 烘烤食物。可分为面包、蛋糕、饼干和糕点四类,其中以威化饼干、泡芙、牛角包/羊角包等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

❖ 植物油。如棕榈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和调和油等;

❖ 速食食品。如披萨、汉堡、泡面等;

❖ 调味品。如固体汤料、花生酱、辣酱等;

❖ 巧克力、糖果。其中以代可可脂巧克力和太妃糖含量较高;

❖ 小吃。主要集中在含油量较高或经过油炸的食品中,如麻花、馅饼、炸薯条等;

❖ 固体饮料。以奶精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

❖ 膨化食品。薯条、薯片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必要将反式脂肪酸

“拒之千里之外”吗?

或许有朋友看到上面列举的食物会心想:

都是我爱吃的!难道这些好吃的零食都不能吃了吗?

虽然吃多了确实不好,但也不代表完全不能吃。

还是那句经典的话:不要抛开剂量看毒性。

反式脂肪酸是否会危害我们的健康,关键还是要看我们吃了多少。

例如,牛奶中天然就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过通常量都很少。液态奶的反式脂肪含量平均为0.08克/100克,奶粉为0.26克/100克,酸奶为0.07克/100克。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我国、美国等国家的膳食指南均建议,反式脂肪的供能比应低于1%,这对于一个每天需要摄入8400 千焦能量的成年人大约相当于吃 2.2 克反式脂肪。换算一下的话,一个人一天喝2.75千克牛奶才会超出WHO的建议值。

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基本上不再使用部分氢化油脂作为原料,而且绝大部分精炼植物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已非常低(即反式脂肪酸供能比低于膳食总能量的1%)。

从上面这些角度来说,其实我们可以不必过度担忧摄入反式脂肪酸的风险

如何在饮食中控制

反式脂肪酸摄入?

看了上文或许很多人能够稍微安心一些,但不代表你可以放开来吃!控制量的摄入还是非常重要的。

有约君教你这几招:

看配料表

反式脂肪酸并不一定会以这几个字的形式出现,它可能会披上别的“外衣”。常用的名字有:

氢化棕榈油、人造黄油、氢化植物油、氢化菜油、植物黄油、精炼棕榈油、人造奶油、精炼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人造酥油、氢化脂肪、代可可脂、植物奶油、植脂末、酥油、起酥油、奶精等。

如果看到配料表里有这些东西,那就说明可能有反式脂肪酸。

看营养成分表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必须在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也就是说,如果你吃的食物标签中没有标反式脂肪酸含量,那一般说明其没有氢化油。

我国标准中还规定,如果 100 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 0.3 克就可以标示为“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有反式脂肪酸含量,但是其含量为“0”,意味着含量很低,可以吃,但是并非万无一失,需要注意摄入量。

控油温,选对油

有调查结果显示,(精炼)植物油是中国人摄入反式脂肪酸的最主要来源,所以,要避免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我们非常有必要控制好“油”。

从用量角度来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日烹调油摄入量应控制在 25~30 克。

从油的选择来看,为降低烹饪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的角度,葵花籽油、亚麻籽油、菜籽油只用于凉拌和炖煮是最好的。

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用于炒菜可以,但也不要冒烟了再放菜。用于煎炸时,注意控制油温在180℃以内

棕榈油、猪油这种是很稳定,煎炸也没事,但是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吃太多同样有害,不建议长期大量吃。

整合来源:科普中国、健康有约、营养师顾中一、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成都疾控、武汉协和医院

图/视觉中国、网络

编辑/徐依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