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张“智慧定位卡”里的温度

近日,家住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南岸镇互助村八组的75岁独居老人熊庭贵经历了一件暖心事,一张挂在脖子上的“智慧定位卡”,给了她莫大的安全感。

几年前,由于三个女儿相继远嫁他乡,熊庭贵成了一名“空巢老人”。因为眼神不好,她使用智能手机和女儿们联系十分吃力。熊庭贵告诉记者,大约两个月前她就从“鬼门关”走了一回。一天深夜,熊庭贵突然觉得胸闷头晕,瘫软无力,她摸出手机给外地的女儿们打电话,硬是折腾了五六分钟才拨出去,孩子们焦急地赶回家将熊奶奶送到医院,这才逃过一劫。

“用智能手机太复杂了,要是那天没有打通那个电话,后果不敢想。”尽管已过去两个月,熊庭贵仍心有余悸。

近日,南岸镇政府干部和电信公司工作人员上门为熊庭贵开通了“智慧定位卡”,将村委会值班电话和三个女儿的电话保存在定位卡里,只需按动SOS按键,就能一键紧急呼救。

“你身体哪儿不舒服,就按这个,村委会的同志就会接到你的电话,马上来找你。”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熊庭贵很快学会了卡上四个按键的对应功能。“按红色的是呼叫村委会,按1是大女儿,按2是二女儿,按3是三女儿。”熊奶奶尝试着按了一下“1”键,大女儿王流友的电话被拨通了。

觉得省心的还有互助村六组的黄国华。由于儿子常年在外务工,12岁的孙子黄万鑫由黄国华一手拉扯大。和别的孩子一样,黄万鑫喜欢玩手机,时不时偷偷拿爷爷的手机玩游戏,时间长了眼睛便近视了。去年黄国华给孙子配了副近视眼镜,花了一千多元。

后来,黄国华再也不敢让孙子接触智能手机,然而没有电话,上学放学路上无法及时联系,黄国华又很担心孙子的安全。

“这个就方便了!可以随时打电话,查看定位,还没有游戏功能,再也不担心了。”当工作人员将“智慧定位卡”挂到孙子脖子上时,黄国华如获至宝。

据了解,南岸镇是绥江县的一个移民搬迁小镇,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统计数据显示,南岸镇共有留守儿童409人;留守、独居空巢、重病重残等老人264人。

“一老一小”牵动千万家庭。不久前,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写给网友的公开信中说:“一年来,很多人问我‘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我想,除了文旅的‘热度’,更应该有生活的‘温度’,特别是解决好‘一老一小’等民生问题才能让老百姓的生活‘热辣滚烫’。”

“近年来留守老人突发疾病、意外走失、留守儿童出走失联等情况屡屡见诸报端,安全风险非常大,关爱‘一老一小’,首先就是要守护好他们的安全。”南岸镇党委副书记邓峰介绍,今年初,南岸镇提出“一老一小守护计划”,在全镇梳理出因监护缺失或监护状况较差需特别关注的45名留守儿童,和因失能半失能或监护状况较差需特别关注的68名特殊困难老人,通过和绥江县电信公司合作,免费为留守老人、儿童中的重点群体安装智慧定位终端。

“每张卡有1G流量用于定位,有300分钟免费通话时长。”邓峰介绍,首批安装的智慧定位卡共113张,预计4月底全部安装完成。终端购置费由南岸镇政府和绥江县电信公司共同承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服务费全额减免,小小的智慧定位卡降低老人孩子的走失风险和安全隐患,为“一老一小”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为了让SOS紧急呼救能及时响应,南岸镇组建了应急指挥中心,在各村落实了专人值班值守,志愿者、民政协理员、社工、治安管理员、片区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村医组成了一支应急救援力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第一时间实施救助。

如今,一张卡守护了一群人。夕阳西下,熊庭贵坐在椅子上享受宁静时光,沐浴在暖阳下的农家小院,安宁而温暖。(罗洪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