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前,解放军50多万参战部队面临的形势是很严峻的。正值特殊的时期,面对复杂的地形、全新的敌人、莫测的异国民情,以及自身存在的短板,能不能打好这一仗,谁的心里都没把握。

就自身的短板来说,首先是多数部队已经20多年没有打过仗,团以下干部都无作战经验,军以下干部也无指挥本级部队打仗的经历;第二是缺乏在越南这样的山区丛林作战的经验,以往在平原地区和北方山区积累的作战经验无针对性帮不上多大忙;三是在十多年中荒疏了训练,全训部队少,且普遍训练水平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打好这一仗,完成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从解放军总部到广州军区、昆明军区都大力进行了组织准备,紧抓狠抓了临战训练。针对越南北部山岳丛林地和越军的作战特点,周密制定了训练计划,突出了临时短期高强度训练的方针。

这次临战训练的针对性很强,作战任务重,形势迫切逼人,要求领导力量集中,结合任务紧密,训练一心为了打仗,要达到能打仗、打胜仗的目的,从实际出发训练,专心练,严格练,务必确保练出成效。据此,部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训练计划上,本着急用先学的目标,不等各参战部队全部到达,来一批练一批,采取先到先训的方式,形成训练接力一条龙;在时间安排上,强调争分夺秒,灵活开展,以小群练兵为抓手,不搞一窝轰;在训练内容上,结合敌情和任务,突出了最急需、最缺门的课目,先从爬山、越野、穿林和克服江河障碍入手,强调多搞实弹、实爆和实兵演习,使部队尽快熟悉相关技战术和适应战区地形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各军兵种的不同专业要求,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重点提高步兵、炮兵、装甲兵和工兵、防化兵的训练水平。强调合成性与协同性,各训练阶段和方式紧密衔接,分练要稿好,合练要扎实。在训练期间遇到了问题,相关军兵种干部要就地研究解决,拿出办法不过夜,并注重互相配合。

如步兵进行基本技战术训练,射击、投弹、穿林越野、防化排雷、战场救护等,结合任务反复演练。特别体现到新兵训练中,一个月的训练量就超过了以前半年的训练量,效果更是大大增强;炮兵进行专业训练,重点演练高低界射击、反斜面射击、大间隔射击、临时召唤射击和简便射击,提高针对不同地形、不同目标的射击水平;装甲兵重点演练机动越野、过河破障、移动射击和集群射击,提高快速穿插作战能力。其他各兵种专业分队也结合作战任务、地形、敌情来规划训练,将专业技术和战术训练相结合,提高训练实效。

打仗一个重要方面是考验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部队重点抓了干部训练,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部集训,加强对越军的编制装备、作战特点和战区地形进行研究,并同我军的山岳丛林地作战原则相结合,传授技术、了解敌人、强补短板。特别是要求干部学会识图用图,并在各级干部中训练了一批识图用图骨干,以适应作战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临战训练是20多年来少有的一次以实战为目的的训练,部队的训练热情之高、训练效果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后来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各部队克服困难,越打越好,入伍几个月的新兵打垮了越军老兵油子,这就是临战训练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