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五大名窑,分别是汝、官、哥、均、定窑。

这五大名窑,热衷茶器的朋友们必然如数家珍了。然而,你可知道在它们为我们留下一件件传世珍宝得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谜团。

就比如哥窑至今寻不着宋代文件记录和窑址。而“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最开始竟是柴窑的标准,不知何时成了鉴赏汝窑的审美标杆。

我们的大文豪欧阳修还曾经感叹它对汝窑柴窑傻傻分不清楚,他在《归田录》中曾云“谁见柴窑色,天晴雨过时。汝窑瓷较似,官局造无私。”可见,汝窑与柴窑确实相当神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说欧阳修分不清汝、柴两大瓷器,到了清代的乾隆皇帝都曾作诗抱怨“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连见多识广,最是爱附庸风雅的乾隆皇帝都分不清这两大名窑,就更别说其他人了。当然,宋名瓷的糊涂案还不止这两大窑,民间还有种汝、钧不分的说法。而在这两大宋名窑上栽跟头的,还是大藏家皇帝乾隆。

说起乾隆皇帝,他最是喜欢在文物珍玩上玩弹幕了。曾有人开玩笑,若想知道乾隆皇帝最喜欢的藏品是哪件,只需要看看上面留诗题词的数量就知道了。在以“弹幕”毁物不倦上,乾隆皇帝可谓是玩出了自己的风格。在拍卖圈中,被乾隆“毁”过的文物,一般拍卖价格都会高于其他物件,估摸着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吧。

不过作为一位文物爱好者皇帝,有他背书的珍品至少在身份品质上大概是不会差的,因此大多也可以引为鉴赏依据。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因此化身古玩鉴赏达人的乾隆皇帝也是有失手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不单单在书画作品上提笔作诗上印,各种陶瓷珍品他也是不会放过的。只不过改书写为刻字。如今传世的汝窑珍品全球也不过九十来件,其中被乾隆染指刻诗的就有22件,合计共题诗15首。

只不过,尴尬的是这15首诗中,至少弄错了6首。

例如,他曾提示赞过这么只天青釉碗:

“均”窑都处修内司,至今盘多碗艰致。

内府藏盘数近百,碗则晨星见一二。

何物不可穷其理,碗大难藏盘小易。

于斯亦当知惧哉,愈大愈难守其器。

关于这首诗,小君就不讲究这诗作写得如何,也不理论这首诗一开头就出现的“通假字”。单是这天青釉碗的品种,乾隆皇帝就搞错了。经后世鉴定,这只珍藏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的瓷碗应属汝窑天青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来,乾隆不但分不清柴窑、汝窑,连钧窑都能眼拙成汝窑嘛。

果真,宋瓷多淡雅素简,内敛清丽,而线条器型上也多讲究简约柔美。拥有共同的审美格调,难免名窑出品的单色瓷确实难以区分,难怪乾隆皇帝都曾搞错。若你想了解更多这几款宋窑背后的传奇故事,成为比乾隆皇帝更靠谱的鉴赏者,那么就关注小君哦,小君将继续和亲说道说道这些宋瓷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