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121期。1949年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各纵队改称为军,同时设立了四大野战兵团,直属野司领导。陈老总从中原野战军回归,粟裕不再是“代司令员兼代政委”,重新担任野战军副司令员当然,三野的军事指挥工作仍然由粟裕主要负责,陈毅则起到居中调度、稳定军心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野时期就有兵团建制。比如苏北兵团、山东兵团等,但正规的数字番号是三野时期才有的。就战斗力而言,华野一纵、四纵、六纵、九纵是最强的四个纵队,当年在军中盛行着华野“四大天王”的说法。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粟裕在淮海战役前的历次大战中,尤其重用这四支主力部队,建立了赫赫功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大天王”的纵队司令分别是叶飞、陶勇、王必成和许世友(后九纵由聂凤智接替)。然而三野成立后,仅有老一纵的叶飞将军当上了第10兵团司令员,其他三个兵团的司令都不是出自“四大天王”:第7兵团由王建安领衔,第8兵团归陈士榘指挥,第9兵团司令员则是宋时轮。对于这个人员安排,“战神”粟裕是不太满意的,但还是执行了上级的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兵团级别的军事主官,指挥能力和战术素养肯定是主要考量因素。粟裕希望叶飞、陶勇、王必成、许世友四位虎将,各带一个主力兵团,本身思路是没问题的。不过中央和陈老总考虑用人问题,还是得照顾多方面的因素,确保队伍团结。况且王建安、陈士榘和宋时轮的能力也很出众,并不比上述几人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勇是老华中野战军的虎将,跟粟裕的时间非常长;王必成跟陶勇的情况相似,从抗战新四军时期就是粟裕的直接下属。粟裕对嫡系“叶王陶”十分了解、信任,叶飞的职务曾比王、陶二人略高,所以“华中野战军”这一支,若仅能选择一人当三野的兵团司令,叶飞肯定是当仁不让的;陶勇和王必成能力再强,也需要考虑“平衡山头”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比陶勇、王必成的资历更深,尤其在山东根据地威望突出,完全可以代表老山东野战军这一山头。然而许世友因病错过了淮海战役,一直留在北方地区;1949年三野还要承担渡江作战的重任,许世友此时不适合再当一线部队的军事主官;另外中央对济南战役时许世友的指挥表现有一定看法,事实上自济南解放后,许世友的解放战争生涯基本结束。个性鲜明的许世友,华野时期曾跟粟裕发生过一些争执,但公正的粟司令仍然很认可许将军的军事才能,本心希望由他来指挥一个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成为兵团司令员的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都有山东八路军背景。王建安曾是山东兵团副司令、许世友的副手,只有同一体系的许世友不当兵团司令,王建安才会获得机会;陈士榘参加过秋收起义又是华野参谋长,地位不言而喻,他喜欢在前线带兵,49年占据了一个兵团司令的名额,很少有人能跟他竞争(可类比四野的刘亚楼);至于宋时轮,长期带领10纵等部队打阻击战,在华野内部是很有“苦劳”的、资历也够深,安排他一个主力兵团司令员的职务,在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