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过程中,我参战部队因多年未受实战检验,在侦察判断、组织指挥、兵种协同、火力支援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短板,因而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也发生了令人痛心的损失。甚至我军集中了相当的优势兵力,却突破不了只有少数越军守卫的防线,实在是令指挥员异常恼火。下面,就介绍一个比较典型的战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2月17日拂晓,对越自卫反击战全面爆发。在东线高平战场,解放军广州军区第42军125师受命向复和进攻,夺取要点,打通公路,创造向东溪、广渊发展的有利条件。根据复和地区的地形和越军布防情况,125师决心集中6倍于敌的兵力炮火优势,采取正面进攻,翼侧迂回的作战手段,先围后打,全歼守敌,在一天内夺取复和,打通公路,完成军区和军赋予的作战任务。

进行具体部署时,125师以步兵374团担任正面主攻,在炮兵火力掩护下,沿水口至复和公路推进;步兵373团配属步兵375团一个营担任迂回部队,插到复和侧后,断敌退路,协同正面部队围歼敌人;步兵375团(欠一个营)为师预备队,随时准备加入战斗;由3个炮兵团组成军师炮兵群,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从这一作战方案上看,可谓强弱分明,环环相扣,似乎作战难度并不大。

2月17日总攻发起后,步兵373团及配属部队迅速突破边境,沿3号公路北侧向复和发起穿插。开始时候很顺利,一口气前进了7公里。中午左右进至一个叫谷芳的小村庄时,却遇到了大麻烦。村庄旁边是一片狭小的谷地,周围都是林立的石山,沿村庄穿过谷地便可继续向复和前进。越军省属独立团一个加强连占据了谷芳附近的石山,依托隐蔽山洞构筑工事,以交叉火力封锁谷地,阻挡我军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兵373团急于穿插,忽视了不利地形,一下子就有3个步兵营涌进了谷地中,队形很是密集拥挤。就在这时,占据周围石山的越军突然开火,以机枪火力向谷地中扫射。猝然遭到袭击之下,干部战士纷纷寻找地方躲避,一时很是混乱。在营连组织下,战士们向越军据守的高地发起冲击。然而谷地中缺少掩蔽,敌人的火力从三个方向夹击打来,冲锋部队伤亡较大,无法前进。

关键时刻,步兵373团的主要指挥员未能有力组织和掌握部队,虽向师炮兵群申请了火力支援,但未很好使步兵和炮兵协同动作,你打我不打,以致炮火支援失效,炮弹崩起的碎石却打伤了不少自己人。战场内的几个步兵营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自己打自己的,没有形成合力,反而便宜了越军,可以从容转移火力封锁谷地。

这样打了几个小时,我军毫无进展,消耗了大量弹药。而越军躲在山洞里隐蔽自己,受到的杀伤甚微。此时有干部提出不必纠缠于谷芳一地,可以一部兵力牵制敌人,主力南移沿公路一线继续穿插。然而主要指挥员一方面不甘心,另一方面对更改路线犹疑不决,虽向上级申请,又未得到答复。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到当日黄昏,战场情况更加混乱,部队士气受到很大影响。因地形不利,弹药消耗大半,伤员很多,指挥员怕天黑后遭到越军反击,更无法掌握部队,遂收起恋战之心。经过报告并得到师指挥所批准,全团退出谷芳地区,撤回了边境一线。

这一仗我军一个加强团在越军一个加强连面前受挫,未能完成穿插任务,有很多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