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全国艺联重庆站联合橘柑电影在重庆UME影城举办了电影《妈妈和七天的时间》重庆路演,该片导演兼编剧李冬梅亲临现场,并邀请了重庆市委宣传部副处长黄亮,该片文学策划、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杨尚鸿教授和该片美术指导、四川美术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徐丹老师出席,共同与观众进行了映后交流,期间观众反响热烈,创作探讨与动人温情相交织,为这一特别的观影之旅注入了更为鲜活的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感性谈创作理念,五姐妹现场分享亲身经历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是一部电影,更是导演自身经历的坦率表达。导演李冬梅化身影片中的"小咸",故事通过她的视角,讲述了妈妈生命逝去的前后七天时间内的生活日常与无常。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庆边远的一个山村,一位沉默的母亲,她已经生下四个女儿,而第五个孩子即将临盆,带着无尽的期待,但她不知道的是,就在第六天深夜分娩时刻,一个新生命的降临却带走了她的生命。七天时间里的日常与无常,如静水般重复与流逝,生命的消逝与新生,就这样在这个普通的乡村家庭,构筑了十二岁女孩尘封的记忆,她困在原地,与记忆里模糊的母亲永世相隔地对望。导演以近乎白描的影像和质朴真实的情感浇筑了这部作品。

当映后李冬梅导演看到四个妹妹一起上台时,不禁潸然泪下。导演提及创作缘起时说,从业多年以来其实并没有打算拍摄这部影片,不是不想拍,而是不敢触及,感到无法面对母亲去世这件事。但是直到有一天,李冬梅导演感觉到自己有一道迈不过去的坎,有一种不得不去拍摄这部电影的冲动,这既是对自己的疗愈也是对过往的和解。当五姐妹齐聚在这张大银幕下,深情地缅怀逝去的妈妈,在场的观众无不受到触动,似乎进入了感同身受的共同创作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情景,该片文学策划杨尚鸿老师结合观众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他表示,这是一部需要观众个体主动参与、改变被动观影习惯的电影。影片用大量的固定长镜头完整地呈现出让我们去凝视的影像画面,观众可以完全沉浸电影之中,激发自身的记忆,引起情感共鸣。他说该片并不是一部农村主题的电影,导演只是用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生态为背景,以高度的电影艺术自觉找到了一种置身在时间绵延中的情感形式,而且唯电影媒介自身才能企及的感觉状态。

李冬梅导演与徐丹老师在映后和学生观众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李冬梅导演强调这是一部试图只带来感受的电影,观众要抛掉观影前可能有的主题期待、概念解析和情节梳理等智性状态,而完全进入一种感性状态,你可以随着画面漫不经心地懈怠,也可能引起你的凝神冥想,激活你自己的情感记忆。美术指导徐丹老师给观众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我在影片中最强烈的感受是肆意生长的植物和沉默不语的人之间的对比,自然环境给予影像的视觉冲击和人们的默然接受与忍耐,更进一步强化了我对生命本身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李冬梅导演特别感谢重庆市电影主管部门对本片从立项、拍摄和审查等全过程的指导、支持与鼓励。黄亮首先祝贺这部重庆本土造的电影正式上映。他表示,电影事业的繁荣离不开百花齐放的电影类型创作,应该给这种非商业性质的艺术电影以一方天地,在电影吸引力被强化的今天,用一片赤诚之心讲述普通人情感的故事,坚守创作初衷的作品更显难能可贵。

沉默女性与生命之无常,时间影像引发观众共鸣

电影开播以来,受到来自文艺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电影导演、知名演员和业界专家都对影片做出高度肯定。有观众在观影后动情地说:"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家庭,这一份尘封的私人回忆被打开,仿佛错位时空让我遇见曾经的妈妈。"更有观众对于电影的视听风格做出赞扬:"电影是人生的定格,客观的镜头语言却蕴含着浓烈的情感,在用最沉默的语言去声嘶力竭地呐喊。"导演用极简主义在银幕上走过七天,也走进观众的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片由浪力(重庆)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于5月8日全国艺联专线上映。

文:郝静怡、张心茹

拍摄:苏彦畅、郝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