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1日报道 “近日中方官员会见马斯克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中国决心对外开放经济、谋求发展。”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8日发表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刘宁荣文章《中国的“老朋友”外交是如何影响其经济未来的》。文章表示,中国官员会见“老朋友”马斯克的意义不容低估,从中可以一窥中国经济轨迹。全文摘编如下:

日前,美国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突然造访北京,这被视为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关键时刻,因为它一直在努力应对疲软的需求和激烈的竞争。有报道说特斯拉原则上获准在中国推出半自动驾驶技术,此后该公司股价飙升。

中国官员会见“老朋友”马斯克的意义不容低估,从中可以一窥中国经济轨迹。

中国的意图是坚定的:中国将坚持经济对外开放,努力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技术力量,促进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巩固经济实力,推动世界进步。

今天,中国的雄心和战略是要克服美国强加的政治孤立、经济脱钩和技术封锁。中国的重点是在经济冷战的背景下争取美国商界和科技巨头。中国在寻求成为全球高科技中心的道路上没有退缩。

通过接受特斯拉的半自动驾驶技术,中国旨在确定自己作为创新先驱和试验场的地位。中国的新经济定位将由高科技推动,重点是先进制造业。这是中国保持长期增长的唯一可行途径。

过去20年里,曾经被嘲笑为纯粹模仿者的中国初创公司超越了美国同行,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在内的众多高科技企业在中国的生态系统中蓬勃发展。

显而易见的是,正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日竞争一样,中国的崛起最终将为美国经济带来好处。

尽管西方国家奉行“去风险”战略,中国仍希望与西方保持紧密联系,避免脱钩。通过与马斯克和特斯拉这样的美国商界领袖和科技巨头接触,中国希望表明它致力于合作。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广阔的中国市场的潜力不容忽视。例如,特斯拉和苹果约五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中国。

苹果最近公布的销量好于预期,苹果手机仍是中国最畅销的智能手机之一。至于特斯拉,它的全自动驾驶技术将使其不仅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而且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中国的目标是保持其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供应链中心的地位,而这需要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参与进来。事实上,英特尔、英伟达、大众和宝马等欧美企业继续在中国有重大利益。

但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形势变化带来的干扰,许多跨国公司采取了“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这包括在中国境内采购和制造,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同时,它们通过“中国+1”战略分散风险。这项战略涉及在越南、印尼和印度等替代国家进行采购和制造。

马斯克在高调取消印度之行后突访中国,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抢了印度的风头。

印度正在成为全球供应替代中心,这是中美对抗背景下供应链转移的结果。然而,中国决心通过展示其采用西方国家先进技术的意愿,来吸引和留住跨国公司。

中方官员会见马斯克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中国决心对外开放经济、谋求发展。

中国试图让跨国公司相信它对全球投资者来说是不可替代的。中国将继续对美国商界领袖展开魅力攻势,以动摇华盛顿的对华鹰派立场。

鉴于美国政界目前普遍的对华情绪,这些科技巨头可能在华盛顿不受待见。尽管如此,在说服美国公众相信与中国的合作和竞争将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增长、并惠及全球消费者方面,马斯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被视为中国的“老朋友”)以及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等有影响力的人物,可能比美国政界人士产生更大影响。(编译/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