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庐山会议,以及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彭德怀元帅因牵扯到对大跃进运动的态度问题,受到严重误解和冲击,被免去主要领导职务。尽管毛主席指示,继续保留彭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资格,但彭德怀坚持搬出中南海,到党校学习并就近居住。最终在59年9月,他被安置在北京郊区的吴家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花园地处挂甲屯村。“挂甲”一词,耐人寻味。在山西临汾城外有一座挂甲庄,当年李自成打不下临汾城,气得脱掉全身铠甲,挂在城外的一棵树上,于是临汾有了挂甲庄这个名字。显然“挂甲”二字,意味着偃旗息鼓无奈收兵,对于武将而言并不吉利。彭总看着“挂甲屯”的地名,心中感慨不已:自己确实是离开中央舞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老总心中也不全是苦闷。彭总年幼时出身贫苦,他一生都十分关注农村和农民生活,这也是彭德怀为何要在庐山会议时上书进谏的原因之一。走出中南海来到挂甲屯,可以更加真切地走到群众中去,了解农民们的生活,这倒是彭总所期望的。老总刚住进吴家花园,就跟当地百姓有了交流,大家对他十分好奇。彭总对村民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叫彭德怀,犯了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9个字,含义是不同寻常的。此前彭总在大会上,始终坚持自己对经济建设的观点,指出大跃进中的问题和弊端。即便被迫做出了“检讨”,也是很大程度上保留意见,并且此后一直在写材料、作总结,希望能为庐山上的事进行解释和申辩。而到了挂甲屯村,没有人要求彭德怀怎么做,老帅却和颜悦色地对村民介绍自己,说自己是“犯了错误”的人,跟大家拉近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无他:彭总热爱群众,希望亲近当地村民。这里多数人没有亲眼见过彭总,更不了解此前几个月围绕他发生的事情,只是知道开国元帅的大名。彭总在这样的环境中,反而感到释然,他没有了那么多思想包袱,很多话是脱口而出、非常亲切。在吴家花园,彭总平日里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理论,二是翻土种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闲暇时分,他也很喜欢到群众家里串门聊天,仿佛自己就是本地村民一样。一段时间后,挂甲屯的村民们对他熟络起来,基层群众也没什么避讳,只觉得彭总人很好、很亲切,甚至以“老彭”来称呼他,孩子们则叫他“彭爷爷”。没什么人再把他当大首长,也不会因为所谓的“错误”另眼看待,这令彭总心里感到十分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总虽然不在中南海居住,但中央派了一个警卫排到吴家花园。老总的饮用水,是一口专门为他打的井,彭总对这种“照顾”是有意见的,认为是搞特殊化脱离群众。后来他提出要求:村里水质不好,把吴家花园的这口井对普通村民开放,大家都可以打水饮用。这就是彭老总,他一向自称为“农民的儿子”,事事想着群众。1965年11月,彭德怀被派往四川成都,担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从此离开了挂甲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