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杨秋云

在每一座城市的肌理中,都潜藏着一种独特的味道。它或许不是最显眼的标志,但却是最深刻的记忆。美食,这个看似平常的词汇,实则承载着一座城市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与地域的特色。淄博,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便是这样一个以“陶、琉、味”构建文化地标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淄博味道与历史传承

“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是一句叫得最响的博山饮食民谚。一碟地方美味,如何赢得“围着天下转”的美誉?博山菜,作为鲁菜四大派系之一,不仅仅是一系列菜品的集合,更是一段段历史的讲述,是淄博人民情感与味觉的共同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淄博,你会发现这里的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诱人的香气。在这里,美食不仅是一种物质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随着陶琉产业的升级,博山菜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从选料到烹饪,从摆盘到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融合了淄博人民的智慧与匠心。它不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而是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传递城市精神的纽带。

前不久,淄博召开了“寻味淄博,我最喜爱的博山菜”美食论坛。这不仅是一次对博山菜特色的深入探讨,更是一次对淄博美食文化的全面展示。论坛上,来自各地的美食家、厨师和食客们齐聚一堂,他们讨论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场合中,你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博山菜的理解,每一种解读都是对这座城市独特文化的传承。美食,就像一条无形的线,将人们的记忆与情感紧紧相连,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城市画卷。

文化地标与美食记忆

美食,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风俗和人文精神。例如,沿海城市的海鲜料理,不仅反映了当地丰富的海洋资源,还展现了渔民文化和海洋文明的特点。而内陆地区的传统面食,则可能源自于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或是对农耕文化的传承。

淄博市著名饮食文化学者李昌顺说,博山菜融合工业文化与历史传承,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展现出独到创新的特点:横向联系济南饭馆菜,垂直贯通北京官府菜;调味追求纯正与融合,烹饪技法强调全面性与创新性。

美食是一座城市最能留住记忆、最闪亮的文化地标。淄博市传统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唐海军认为,在淄博,博山菜与陶瓷、琉璃共同构成了最具特色的三大文化高地。它们不仅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更是每一个淄博人心中的故乡味道。

博山菜之美,首先美在其灿烂的文化积淀。它深受古齐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与浸润,兴于明清,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规制讲究、咸鲜为本、醇香厚和、艺极味真”的鲜明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每一道菜肴的色香味形之中,更体现在每一位食客的品味与享受之中。

博山菜之美,还美在其丰富的经典传承。据不完全统计,博山菜已经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烹饪技法61种、味型34种,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及专属菜名的特色美食60多种。这些数字背后,是对传统的尊重,对创新的追求,对美味的探索。近20道菜入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形成了独特的“博山四四席”食俗文化。这是对博山菜最好的赞美,也是对博山菜最深情的期待。

博山菜之美,更美在其技艺的精益求精。技艺优良的厨师可以为美食赋予灵魂,为食客带来调动视觉、嗅觉、味觉感官的多维享受。与陶瓷琉璃相伴而生、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博山菜,诞生了无数大师级的餐饮名厨,也造就了“博山男人半把刀”的盛名。

融合传统与创新之路

淄博人喜欢美食,就像钟爱陶瓷和琉璃。这里既有像聚乐村、清梅居这样的百年“中华老字号”餐饮名店,也诞生了一大批餐饮界的新生力量。比如熙临居博山菜。“如今,来自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有些游客可能不太适应博山菜的传统风味。为此,他们结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创新和融合,这样做既能保留住博山菜的独特魅力,又能让一些原本口味较重的菜肴更易被外地顾客接受。”熙临居的一位“95后”年轻主厨解释道。

博山菜若想走得更远,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山东著名饮食策划人殷允南认为,在保持博山菜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也需要适应现代美食发展的趋势。当前,一些餐厅已经开始尝试将博山菜与现代烹饪技术相融合,这一点令人振奋。例如,在调味方面引入新元素,以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口味。此外,博山菜还需要在包装和推广上加大力度,通过精致的菜品摆盘和利用网络平台的营销策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博山菜。

城市美食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传承和创新这些味蕾上的城市记忆,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