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小龙虾的消费旺季

享受小龙虾也需注意食用安全

近日

荆州市市场监管局

荆州市消费者委员会

发布消费警示

提醒广大消费者

食用小龙虾切勿过量

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适当品尝切勿过量

消费者品尝小龙虾时应注意控制食用量,尤其是患有痛风的人群。

吃小龙虾时尽量少喝啤酒,啤酒中含有维生素B1,可分解小龙虾中的嘌呤核苷酸,使其在体内代谢成尿酸,有加重痛风病症的风险

特殊人群谨慎食用

过敏性体质人群应谨慎食用小龙虾。

小龙虾等海鲜中富含大量的异种蛋白,这些异种蛋白可直接或间接地激发机体内的超敏反应,刺激细胞释放出组胺、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

诱发机体产生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和口腔过敏综合征等过敏症状。

仔细清洗,高温烹调

小龙虾体内易聚集细菌、寄生虫和寄生虫卵等,用高温进行杀菌灭活是保障小龙虾食用安全最关键的一步

消费者在家烹饪小龙虾时需注意,蒸煮前尽量清洗干净。

刷洗虾身、腹部、细爪根部,并清除两腮中的脏东西。

烹饪时一定要高温煮熟煮透

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消费者在食用小龙虾后一旦发现身体不适或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同时注意保留好消费凭证、剩余食材等相关证据,发生消费纠纷时,在与商家协商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可以拨打12315或12345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新闻多看点:网传食用小龙虾可能患上哈夫病?

近日

据江苏疾控提醒:

注意哈夫病!

建议一次食用小龙虾

不超10只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榜第一

引发网友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哈夫病?

哈夫病: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一般是吃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的规律。

近年来

在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出现过数例 因食用小龙虾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

除了吃小龙虾

吃海鱼、淡水鱼

都出现过类似的案例

然而

不少网友表示:

10只根本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量食用一定会得病吗?

5月7日

上海网络辟谣称:

无须“谈虾色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所专业机构都公开表示

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

“吃小龙虾会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简单来说

横纹肌溶解症不是一种疾病

而是一类具有相似表现的

临床综合征

引发原因多种多样

除了食用小龙虾等水产品

还包括过度运动、中暑等

部分药物、感染

某些代谢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

也会引发相关症状

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是

小概率事件

无须“谈虾色变”

“小龙虾很脏”是真的吗?

有人说

小龙虾长在污水里

特别脏

也有人说

商家用“洗虾粉”清洗小龙虾

而且小龙虾重金属超标吃了会中毒

这些说法是真的吗?

近期

“小龙虾很脏完全是误解”的词条

也冲上了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国家规定

小龙虾的养殖场水质 要符合

GB 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饲料喂养

要遵循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

其中都对重金属、农兽药残留含量

做出了安全限定

所以在源头上

小龙虾的生长环境是有保证的

规范养殖的小龙虾虾肚

原本就是白色的

附着的水草、塘泥等

通过浸泡、流水等

可以轻易清除

所以不需使用“洗虾粉

食用小龙虾注意事项

虽然说不必“谈虾色变”

但在准备吃小龙虾时

还有这些要点需要注意

↓↓↓
一方面
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以避免感染寄生虫

尽量不食用虾头

因为虾头容易富集重金属

也是微生物、寄生虫的藏身之所

另一方面

小龙虾蛋白质含量较高

而且属于中嘌呤食物

过敏体质人群、痛风患者等

要谨慎食用

记者:荆文静/通讯员:田宪

荆头条综合荆州市市场监管局、科普一下、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江苏疾控、科普中国、上海网络辟谣、武汉发布

责编:王璇/编审:唐万全/监制:江敏

出品:荆州市融媒体中心

了解荆州大小事

小荆觉得10只小龙虾根本不够吃

同意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