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见人间许白头。”这是清朝女诗人赵艳雪的名句,是说自古以来,美人与名将一样,都命运多舛,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早逝。

战国时代的秦国名将王翦却是个例外,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不仅功高震主,还自恃功高,多次请求重赏,惹得秦始皇不快。可正是因为这样糟糕的性格,王翦反而能在那个兔死狗烹的战国时代寿终正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时代,战国不休,将星璀璨,而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武安君白起、信平君廉颇、武安君李牧和武城侯王翦,四人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这四人之中,白起被赐死,李牧被斩首,廉颇不被重用郁郁而终,只有王翦功成身退,得以颐养天年,他们身上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首先是秦将白起。他是秦昭襄王时期的将领,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富民强,但地处西方蛮荒之地,想要图谋中原,必须击败韩赵魏等国。秦昭襄王十三年的攻韩之战中,是白起在历史上第一次崭露头角,凭借着此战中的军功,他升为左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年,韩国自知不敌,与魏国联合拒秦。身为左庶长的白起采用避实就虚的策略,攻打军力薄弱的魏国,最后以少胜多,全歼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举世震惊。后来白起破魏,连下六十一城,魏国几乎亡国;伐楚,兵至竟陵,楚国先王陵墓被焚;攻韩,先斩首五万,再夺上党,韩国苦不堪言;及至与赵长平之战,一举坑杀赵国四十万士兵,赵国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国抗衡。

可战功无双的白起却因为威望太高,引起了秦昭襄王的忌惮,被赐死于杜邮亭。

赵将李牧的下场与白起大同小异。当时赵国北部匈奴猖獗,时常滋扰,诸将皆不能敌,只有李牧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让敌人无从下手。后来趁匈奴放松警惕之际,李牧布下奇兵,一举击败匈奴,使其十余年不敢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赵国西部的秦国野心勃勃,有吞并中原之心,赵国势弱,难以匹敌。多亏李牧力挽狂澜,多次智破秦军,当时“李牧死,赵国亡”之语在赵国口口流传。后来,赵王迁听信了秦国的反间计将其诛杀,赵国也随之灭亡。

廉颇也是赵国的大将,他年轻时屡次攻打齐、魏、秦等国,皆大获全胜。但到了晚年,廉颇开始受到赵王的冷待。虽然没有像李牧一样被杀,但他在朝中屡遭排挤,只能先后投奔魏国和楚国。可惜在魏楚两国,廉颇也不得重用,最后郁郁而终。

二、聪明的王翦

与其他三位名将相比,王翦要幸运得多。他不仅得以安享晚年,他的儿子王贲还继承了他的军事才华,一门两虎将,羡煞旁人。而王翦之所以能躲过名将命中注定的杀身之祸,全靠他的贪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226年,是秦始皇即位为秦王政的第二十一年。此时,阻碍秦国统一大业的最大劲敌是楚国,秦始皇召集群臣,商议灭楚之策。老将王翦认为打败楚国需要六十万大军,而年轻的将领李信却夸下海口,二十万大军足以灭楚。

结果可想而知,李信惨败,秦王只能请求王翦出山。王翦首先要求六十万大军一个都不能少,然后将以往看中的大批土地房屋一股脑报出来,请求秦王赏赐。《史记》中记载“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多到秦始皇都有些舍不得。但此刻有求于王翦,只能应允。

等到王翦率领大军到达函谷关,又派人五次请求加赐良田,连王翦手下的将领都看不下去,劝他稍加收敛,以免贪欲过盛使得秦王不悦,引发杀身之祸。谁知王翦却说:“秦王生性多疑,我请求的赏赐越多,秦王就越信任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王翦率领的秦军俘虏楚王,平定楚国,得胜凯旋后,秦王果然没有计较王翦的贪婪,反而是重重赏赐了他。王翦告老还乡之后,秦始皇便提拔王翦的儿子王贲,不仅给予他兵权,许多重要场合还让他随侍左右,可见王翦的晚年生活是十分幸福的。

三、原因分析

李牧、白起为国尽忠,不求回报却惨遭屠杀,王翦打仗以私利为先,为何反而能得以善终?这都是功高震主惹的祸。一旦臣子因为功劳太高,让君主赏无可赏,就会对君主的地位产生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