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漳州开发区在后石港区1#、2#泊位东侧海域成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放流超350万尾鱼苗,鱼类品种包含大黄鱼、黄鳍鲷、黄姑鱼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增殖放流活动现场。胡引子摄

据了解,漳州开发区后石港区与招银港区都是福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发展重点港区。后石港区疏运货物主要以粮食、木材等货物为主,是目前厦门湾最大的深水散杂货码头,主要服务于闽南、闽西、粤东等周边区域临港工业,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厦门湾南北两岸港口协同发展。

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是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有限公司(下称“招商漳州”)为承建1#、2#泊位的42#地块围填海项目进行的生态修复。该项目为后续港口码头建设提供后方陆域,于2023年开工,目前已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苗随着水管游进大海。罗婕摄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积极践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招商漳州规划建设部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为保障活动顺利进行,招商漳州提前对放流海域的环境评估、物种选择、苗种来源的严格审核,并对放流鱼苗的数量进行合理规划。现场还邀请龙海区海洋与渔业局、自然资源局、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港尾镇政府等单位及相关专家到场指导。期间,招商漳州对放流现场进行严格管控,验收专家组和监督组成员根据行业标准对鱼苗进行检测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检验鱼苗。罗婕摄

本次增殖放流对养护周边海域生物资源,改善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提高生态修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后续,漳州开发区将持续聚焦生态修复与重大项目融合发展,推动辖区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带动更多群众加入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列中,在全区营造热爱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助力漳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许小燕 童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