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五一假期刚过,我就听到了中美经济差距扩大的消息。

随后,我查了一下中美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一季度我国GDP总量为29.63万亿,单看数字的话非常亮眼。

但你敢相信吗?

仅仅是美国的百分之60。

我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何与美国差距如此之大?

难道中国的经济走上了下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增长率为1.6%。

在美国的消费和就业数据持续强劲的背景下,与预期的2.4%相比,有些落差。

反观中国,2024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达到了5.3%,明显高于美国的1.6%。且相较于2023年一季度的284997亿元,增加了11302亿元。

很明显,中国的GDP增长率一直高于美国。

可按照平均汇率计算,中国一季度的GDP总量其实还不如美国,只有4.17万亿美元。

而美国则达到了6.93万亿美元。

这样算下来,中国的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是什么?

我经过深入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

什么是名义增速呢?

2023年春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组关于中国第一季度GDP的数据。

数据表明,2023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8.44万亿元,而同比增长率达到5.3%。

然而,经济学家根据过去的数据进行计算时,他们得出的名义增速仅为4.18%。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实际增速会比名义增速还要高?

事实上,名义增速是计算未剔除通货膨胀影响的GDP增速,而实际增速则在计算过程中去除了物价变化带来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名义增速会比实际增速高,因为通货膨胀会使得数字看起来更加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历史经验,如果经济在增长的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名义增速应该高于实际增速。

然而,这次的反常情况说明: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非常低,甚至出现了通缩的迹象,并非统计错误。

通缩则意味着整体物价下跌,这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就业减少,以及经济增长放缓。

然而,如果出现通缩迹象,但同时GDP仍然呈现强劲增长。

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实际生产力的提升,而非价格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纸上谈兵没有意义,我们来用实际数据说话。

中美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消费者指数呈现了明显的差异:前者同比仅上涨了0.1%,而后者飙升至3.5%。

看似冰冷的数据背后,反映的是美国普通民众在生活成本上的沉重负担,尤其是在住房和汽油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

美国一名记者在街头采访中,一位车主无奈地吐槽,以前加一箱汽油只需35美元,现在却要45美元,这还不算在油价持续上涨后为躲避高成本而节省的其他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小商店的老板则提到,房租从每月1400美元涨到了1800美元,这让他的经营成本大幅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美国GDP增速的上扬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物价上涨所带来的消费支出增加。

然而,这种增长更多地反映了一种"数字繁荣",而不是实际的经济稳健。

相较于去年,美国的GDP增长已经放缓。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美国的政治氛围有很大关系。

当然,我们在这个关键时刻千万不能马虎,毕竟美国是有前车之鉴的。

他们很可能会将内部压力转嫁到外部,试图通过转移矛盾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所以,我们在保持自身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同时,还需要警惕国际环境的变化,防止因美国内部问题转嫁而带来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在面临通货膨胀的问题,最严重的时期是1970年代到1980年代。

当时,石油危机和各种经济动荡险些让其退出大国行列。

时至今日,通货膨胀仍然是美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联储采取了提高市场利率的策略。

他们的思路是,通过提高利率,让借贷变得更昂贵,从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这种做法通常会导致美元的升值,对投资者是非常友好的。

当美元升值时,全球的资本开始向美国流动。

因为美元的价值更高,许多投资者会选择持有美元,同时高利率也让银行存款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球金融市场里,美元无疑是那只牵动全局的“看不见的手”。

当美联储作出加息的决定时,尤其是那些对美元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将会体验到“灭顶之灾”。

日元,就是最显著的例子。

如今的日本深陷在与美元的激烈博弈中。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23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多次跌至34年以来的新低,接近业内人士所警告的155这个“危险”临界点。

仅仅在今年内,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就下滑了9%。

这说明,在全球贸易和投资领域,日本的购买力和国际竞争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

想象一下,日本的进口商,特别是那些依赖海外原材料的企业。

成本突然上升,利润大幅缩水。而日本的消费者,也因为通货膨胀和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生活压力怎会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去美元化方面,做的最好的国家就是我们的老大哥俄罗斯了。

近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计划没收冻结的数十亿美元俄罗斯资产,为乌克兰提供军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警告,如果美国实施该行动,他们将严厉反击。

很明显,这种行为可能对美国的国际金融体系造成严重损害,侵蚀美元信用,影响其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因此,许多国家可能会因此选择"去美元化",转向其他货币,削弱美元的全球影响力。

当然,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俄罗斯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目前,中俄贸易和支付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民币和卢布在贸易结算中的占比高达92%,去美元化势头正盛。

同时,中俄贸易发展因西方制裁而加速,俄罗斯市场份额从西方企业转移至中国及俄罗斯企业。

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在2023年向中国输送227亿立方米,预计2025年输气能力翻倍。

另有中俄蒙合作的西伯利亚2号管道计划于2024年动工,2028年完工,年输送能力预计达到500亿立方米。

中俄贸易结算更多使用人民币,去美元化趋势明显。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选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俄罗斯的总统普京也指出,全球正在迅速朝着去美元化的方向迈进,这一进程不仅不可逆转,而且正在加速。

近年来,美国不断将美元作为一种外交工具,来对其他国家施压、制裁。

所以,当美元变成了国际政治斗争的武器,许多国家开始重新考虑他们的经济和金融策略。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采用本币进行贸易结算,或者转向其他货币,如欧元、人民币,甚至是加密货币。

这种转变就是来降低美元带来的潜在风险。

日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们的央行不得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稳定本国经济。

所以,高通胀、财富分配不均和政治分裂等问题,都在不断侵蚀美国的经济基础。

GDP数据所显示的繁荣不过都是昙花一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专业人士做出分析,美国很有可能重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手段,来维持其全球经济主导地位。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徒劳的...

虽然与美国相比,中国在GDP总值上仍存在着6.22万亿美元的差距。

不过,中国政府计划在2025年实现30万亿美元的GDP,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这需要年均8%的经济增长。

虽然当前增速约为6%,但这一目标并非不可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全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提速,且在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中国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投资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

在数字经济领域,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领先全球。

中国的人工智能和5G技术在全球居于前列,政府正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通过加大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领域的投入,中国有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

这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若能抓住机遇,中国有望在2025年实现30万亿美元的GDP。

我们拭目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美国一季度GDP增速公布,“显著低于预期”(2024.4.2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美国3月份通货膨胀超过预期,百姓抱怨物价太高(2024.4.11)
齐鲁壹点-国家统计局:一季度CPI同比持平,未来将在低位缓慢回升(2024.4.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九派新闻-同比增长5.3%!初步核算,我国一季度GDP超29万亿元(2024.4.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世界多国加速“去美元化”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难保?(2023.5.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