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受益最大,谁嫌疑最大”。欲盖弥彰地玩弄文字游戏,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然而,这就是美国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掉提出问题的人”。就像2021年时,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斯图尔特·谢勒,在“炮轰”驻阿美军撤退混乱不堪,质疑美国军政高层的决策后,就被直接送入了监狱。只不过这一次,被解决掉的是一个更加“微不足道的平民”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音公司作为美国最大的出口商、主要的国防承包商和美国唯一的大型商用飞机制造商,关系着美国制造业的声誉。然而,这个军用和民用航空领域的巨无霸,却越活越不体面了,近十年波音飞机在航空界几乎成了事故和质量问题的代名词。

2018年和2019年,波音737MAX系列飞机曾发生两起坠机事件,造成重大伤亡。事后调查显示,这两起事件都和飞机自带的自动防失速软件“机动特性增强系统”(MCAS)存在设计缺陷有关,而这个缺陷在波音737MAX试飞阶段时就已经暴露出来,但波音公司多次向各国航空公司隐瞒飞机的实际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月5日,执飞阿拉斯加航空1282航班的一架波音737MAX而且要狠狠地压减成本,以追逐最高的利润。这样一来,最终产品的好坏就全取决于品质最差的那个供应商。“势必锐”航空系统公司其实一开始是波音公司旗下的工厂,后来独立出去了,又承包了波音公司的业务。业务外包后,利润率增加,股价抬升,高管们分红个个眉开眼笑。但问题在于,波音公司对供应商的质量管控能力直线下降,而且很多时候,还会担心管控过紧影响到波音公司的股价。于是乎,像质检经理巴尼特那样,想按照技术标准、施工标准、安全标准去制造每一架飞机,就必然会影响波音客机的交付周期,从而导致年收益下跌,最终反映在股市数据上,进而影响了投资人和高层到手的分红。所以,当维护股价成为波音公司高管唯一追求的时候,出现吹哨人“被自杀”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