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省九江市管辖的县级市庐山市(原星子县)百余名参战人员自愿自筹发起编写长篇报告文学《不辱使命》,经过半年辛苦耕耘,终于在建军九十周年之际和读者见面了。该书主要内容回顾了解放军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参加中越边境老山轮战的历程,以参战人员集体回忆为蓝本,经过据史求实、浓缩优化、突出典型的文学性打造,锻冶出又一部讴歌铁血部队、大好男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力作。

《不辱使命》全书篇幅320余页、26万余字,史料丰富,编排合理,行文鲜活,既有史学作品的严谨,又有纪实文学的生动,是爱好者了解相关历史的佳作。全书读罢,能够真切感受到当年老山前线的激烈战斗场面,感受到将士忠诚卫祖国的男儿气概,感受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无私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昆明军区前指统一组织指挥下,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及配属部队3万余名官兵,携带各型车辆2000余台、火炮700余门、坦克十余辆、“辛柏林”雷达2部,于1984年11月16日开始进入阵地,至12月9日全面接管了昆明军区陆军第11军部队在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的防御作战任务。第1军的防御正面宽约23公里,纵深长约35公里,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共防守大小120多个阵地、600余个哨位。

在当年7月12日空前规模的大战之后,越军仍然在老山战场(越方称河江战区)重兵云集,在一线就保持有6个步兵团和师属炮兵,以及2个特工团、2个军区直属炮兵旅主力及工兵一部协同作战,总兵力达2万余人。越军总部和二军区吸取了“七一二”反扑失败的教训,制定了所谓“第三战役计划”,采取了新的“堑壕延伸式”战术企图挽回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战术实际上是30年前奠边府战役中由我军所传授,越军又将其改造和发扬。在4个多月时间中,越军以小分队偷袭及零星炮击为掩护,施工掘进,挖壕打洞,昼夜不息,逐段延伸,构筑完成了前后相通、纵横交错的蛛网式堑壕、交通壕体系,总长度达15000米以上。并沿壕新建各种掩蔽部800余个,改造天然岩洞60多个,向内大量屯兵储物,对我前沿阵地形成分割包围、犬牙交错、紧贴围逼之势。我前沿阵地形势一度恶劣,老山战场著名的“三道生死线”就是这时候形成的。

就在第1军刚刚接防阵地未久,越军依托其已完成的堑壕延伸体系,于12月20日即向我发起加强团规模反扑。从此开始,在第1军首长指挥下,我防御部队针锋相对,以硬对硬,边打边建,适时反击,同越军进行了激烈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1984年12月20日和1985年1月15日、2月11日、3月8日等多次大战,第1军部队攻强守固,坚决挫败了越军的多次反扑,并适时反击前推阵地,均取得作战胜利,先后歼敌2600余人,击毁敌大量技术兵器和阵地工事,粉碎了敌“堑壕延伸式”战术,稳定并改善了阵地防御态势,为后面的部队进行轮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不辱使命》一书中,生动描绘了上述历次大战的前线画面,抗击拔点、炮火纷飞、兵魂壮烈、战友情深,一幕幕情景感人至深,体现了崇高的军人抱负和家国情怀。为该书竭诚奉献的百余名参战人员都经历过坚守猫耳洞的生死考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群体,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

是的,不辱使命,让我们为新一代最可爱的全体英雄将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