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抗日英雄郭绍绪佯装投敌,得到日军信任后,便设宴款待众多鬼子军官,鬼子军官来了后,却发现这是一个“鸿门宴”。

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记载了“鸿门宴”的故事,项羽在饭桌上的妇人之仁,使得他纵虎归山。刘邦得以东山再起,最终成就霸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中,英雄郭绍绪使用同样的策略,给予日本鬼子重创。郭绍绪出生于河南省伊川县,青年时期加入了当地的镇嵩军。

这支地方武装小打小闹可以,时不时给日本鬼子制造一些麻烦。可是到了1944年,日军一个大队气势汹汹冲向河洛大地。一交手,兵员数量及素质、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镇嵩军根本不是对手,很快就败下阵来。

本来,镇嵩军如果采取寓军于民,伺机打游击的正确策略,至少能够坚持上一段时间,可是队伍中普遍士气低落,领导层中甚至出现了投降主义的思想倾向,最终镇嵩军纷纷溃逃,离开了伊川县。

伊川是郭绍绪从小长大的家乡,面对日本鬼子铁蹄的侵略,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自保,而是要奋力抗争。因此他不仅没有离开,还主动联系当地的抗日义士马三俊、袁好文等人,召集起一些爱国人士,成立了“人民自卫团”,郭绍绪任团长。

“人民自卫团”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利用伊川当地复杂多变的地形,多次深入日本鬼子敌后打游击,连续取得了几场战斗的胜利,自身力量也不断强大起来。

“人民自卫团”的优异表现引起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的注意,他亲自找到郭绍绪,将队伍收编,任命郭为副军长。

不过,为了保持战术的灵活性,郭绍绪及手下整建制不变,依然驻扎在原来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日军第三大队大队长大内义弥也听闻了郭绍绪的大名,利用汉奸作为中间联络人,过来对其进行拉拢和策反。

“郭团长,久闻大名,如今一见,幸会幸会。”大内义弥又是作揖,又是点头哈腰的。

郭绍绪恨的牙痒痒,因为这个大内义弥,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坚决执行“三光”政策,对附近的村民们荼毒很深,老百姓对他是恨之入骨。

郭绍绪真想拔出别在腰间的枪,一枪毙了这个日本鬼子头子,为老百姓及抗日官兵报仇雪恨。

可是转念一想,周围都是日本鬼子,那样做的话只是匹夫之勇,徒增无任何意义的牺牲。他大脑快速运转着,很快一个好主意出炉了。

“皇军好,皇军真是抬举小的了,能够见到皇军,我真是三生有幸!”郭绍绪故意装出一副谄媚的神色,低着头说道。

大内义弥满意地笑了笑,然后开门见山问郭绍绪愿不愿意与“皇军”合作,一起吃香的喝辣的。

“皇军,能够为您服务,我做梦也不敢想啊,您不嫌弃才好。”郭绍绪说道。

“哈哈哈哈!怎么会,郭团长言重了啊!”紧接着,大内义弥与郭绍绪商谈周密接洽事宜,并为他及手下配了一部分枪支及武器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绍绪命令手下将之前逮捕的几个汉奸及恶霸换上国军的军服,就地正法后将尸体送到大内义弥那里,向其汇报称这几个人不是真心归顺皇军,随时有叛变的可能,已被他“军法从事”。

大内义弥看到了投名状,非常高兴,自此非常信任郭绍绪。郭绍绪也利用这个机会,频频给大内义弥戴高帽,令其心花怒放。

1944年8月25日,郭绍绪向大内义弥邀约,表示晚上一起吃饭喝酒,后者高兴地同意了。

宴会定在了伊川县白元乡寨子街的一家酒店里,郭绍绪招呼着大内义弥、木神亲志等五个日本军官以及一个翻译纷纷落座,两个日本警卫兵门口守卫。

“店家,人都齐了,上菜吧!”郭绍绪向外大声喊道。

大内义弥等人不知道的是,这是郭绍绪与战友们事先制定的暗号,这么说表明一切正常,可以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动手了。

两个“店小二”一前一后,端着丰盛的饭菜走了进来,却没有放在桌子上,直接将滚烫的菜扣在了大内义弥、木神亲志的脑袋上。

说时迟那时快,郭绍绪第一时间拔出枪,对着大内义弥一枪爆头,现场顿时混乱成一片。

这时,又进来了好几个“店小二”,纷纷掏出枪支,对着在场的日本鬼子就是一梭子子弹,、木神亲志等四人,再加上日军翻译,全部当场毙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在门口的日本守卫,听到了枪声之后,吓得赶紧逃之夭夭。谁知郭绍绪安排布置下了天罗地网,这两个日本士兵很快便在门口被打成了筛子。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郭绍绪一口气打死了八个日本鬼子,其中还有两个高级军官。这件事情也被写入了日军的《战时丛书》,成为他们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