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双手托着从云海中跃出的旭日,这是临沧市首个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沧江明珠未检工作室”的品牌Logo,系云县人民检察院“未检姐姐”杨莎莎所创,寓意立足职能职责,充分发挥“守护明天”的检察力量。

一个从未听过的声音

“谢谢嬢嬢,你的陪伴给了我勇气……”杨莎莎接到电话的这天,正是小玉收到判决书的日子,小玉是一名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

据杨莎莎回忆,小玉遭受继父侵害之后,害怕黑暗、不敢入睡。学过心理学的杨莎莎知道,贸然通过打电话或者面谈接触小玉,不仅案件难以顺利办下去,小玉的心理创伤会更严重。因此,杨莎莎和小玉的每次交流、心理辅导都是通过手机短信。“一个熟悉的号码,一个不熟悉的声音。”杨莎莎说,小玉收到判决书那天给她打来电话,让她感到很意外。

扎根边疆基层检察一线,守护未成年人的杨莎莎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未检姐姐”。她创办了未检专刊、电台,依托新媒体平台每周五定期推送“未检姐姐”敲黑板、自护小攻略、萌娃讲党史等专题专栏,向社会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未检工作。

到底有没有脚步声

说起小丽的案件,杨莎莎几次情绪波动,“虽然还原了真相,但我总觉得是让孩子重新遭受了一次伤害。”杨莎莎看到受到侵害的11岁的小丽还没有8岁孩子高,为受害者感到痛惜的同时,也在思索怎么在避免二次伤害的前提下,让证据链闭合。

对小丽实施侵害的16岁男孩辩解其因突发悔意而自主中止了侵害行为,但杨莎莎通过反复审查案卷材料,发现犯罪嫌疑人是因为听到脚步声后心虚才被迫停止了侵害行为。犯罪嫌疑人主观中止犯罪和他人打断无法继续实施犯罪,在定罪量刑上“中止”和“未遂”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一条关于“到底有没有脚步声”的线索引起了杨莎莎的关注。看着案发半年后仍然胆怯地躲在妈妈身边不愿说话的小丽,杨莎莎不忍心让这个孩子再次回忆痛苦经历,她运用心理学知识在轻松氛围中与小丽进行交流,尽力将伤害降到最低。

最终,杨莎莎明确了男孩是在听到脚步声后才停止了侵害行为。杨莎莎“咬”住这一点,最终让犯罪嫌疑人的“未遂”情节得以坐实。

精准帮教 护“未”成长

杨莎莎带头组建专业办案团队并启动涉未刑事案件“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办案模式,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分级干预涉罪未成年人,做到精准帮教。

她建立了临沧市首家“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开启“帮学矫察”全方位观护帮教新模式,让11名迷途少年无痕回归社会。她带领办案团队帮教矫治226名罪错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为124名被害未成年人提供多元化社会救助,依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起“未检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建立全市首家医疗系统内“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取证保护中心”,通过跨部门、多专业衔接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实现“一站式”办案和保护关爱未成年人。

“她用爱、用情、用力全身心地投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云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成金说。

在办理一批重大案件中,因工作成绩突出,杨莎莎获临沧市委、市政府嘉奖。先后被评为“临沧市优秀公诉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入选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检察官说案》栏目主讲人;被最高检记“个人一等功”;今年3月,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本报记者 张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