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今层出不穷的“保健品,”大家可想而知这个行业的水到底有多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这个各种年龄都能“通杀割韭菜”的特质,对方那是赚得盆满钵满。忽悠女人会美容,吓唬男的能再现威武。

至于老人和儿童那就更不要说了,这两类人更是对方的“大头”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三种保健品,就是当年“坑了无数人的销冠产品。”

一、跌下神坛的脑白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过节不收礼啊,要收就收脑白金。”

上世纪末,脑白金以其独特的销售模式和创新的广告手段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它采取“保健品+明星代言”的组合拳打法,让消费者将其视为赠送亲友的理想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充满魔性”的广告语,也是牢牢的被观众记在心中。

而凭借着显著的品牌效应,对方也曾一度霸占各大销售渠道榜首位置,甚至被誉为保健品类单品销售排名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当时咱们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步入社会,朴素的世界观和消费理念使他们更容易被脑白金概念所“洗脑”。

从而盲目相信通过服用脑白金,父母就能永葆青春、百病不侵。在铺天盖地的的洗脑广告下。当时的脑白金几乎成了一副“仙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懂的人都知道,该产品也仅仅是一种膳食补充剂根本不具有太大的医疗保健功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消费者意识的提升,脑白金的真面目也越来越受到质疑。2008年那些洗脑广告业终于被完全叫停。

而随着热度的不断消失,观众也逐渐发现脑白金的销售模式中存在的不少诟病之处,更何况他们在收到商品后并未感受到所谓的“神奇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挽救销售额下滑的局面,脑白金厂商绞尽脑汁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网上购物节积分兑换等等。

但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失败也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除了脑白金,当时的505也是打着神药的名号,赚了不少的钱。

二、“疗效不好广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9年出生的来辉武,在多份工作“不得志”之后,毅然决然辞职下海经商。88年他便在咸阳租下两层楼房,带着10万元启动资金开始研制一种名为“505神功元气袋”的中草药保健裹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产品名字中的“505”有各种说法,最流行的说法是它包含了来辉武名字里的数字“5”,也有说法认为它与来辉武的生日5月5日有关。

起初505销量并不理想,为打开市场这个男人果断的采用了大胆的营销手法。

他在报刊上登出消费者来信,称赞产品治好了自己75岁患病多年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报道一经发表,立刻掀起了抢购热潮,商品每天的销售额高达500万元。尝到甜头的他又雇佣了大量“水军”,在报刊杂志上刊出上百封读者信,歌颂自家产品医治妇科、男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神奇效果。

很显然,在90年代报纸还很有公信力的背景下,这种营销手法显得特别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来辉武还在社会上获得了极高的声望。他多次与名流明星合影,各种荣誉称号。

原本无人在意的产品,也从我国出口到世界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幸运女神也并未一直眷顾他,在2000年咱们为了国民的安全着想,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整顿保健品市场行动,此时也只有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产品才能继续正常销售。

但处于各种原因505一直没有获取药品批号,市场销路被严重切断。在药品监管趋严和消费者观念转变的背景下,其销量直线下滑最终退出市场。

但最扯的“保健品”还不是什么脑白金505,当年三株口服液那才叫风光无限。

三、消失的往日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公开资料中,当年火爆一时的三株口服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氨基酸、维生素C、矿物质等营养素。

虽说这些成分对于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在宣传过程中却被过度放大甚至是虚构。广告中所谓的能治疗多种疾病,也明显与事实不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对方为了吸引大众注意力,还在农村市场投递了大量的广告,并且聘请了数以十万计的大学生充实到农村基层的办事处和宣传站、台,希望用“人海”战术打开农村这个巨大的市场。

“企业领头羊”吴炳新甚至还采用了一种“无成本广告”的模式,要求在农村的墙壁、电线杆上到处涂写“三株口服液”的广告标语,以此来达到达到无孔不入的营销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对方在电视和报纸上也进行了大量的软性广告。不仅利用电视播放充满语言诱惑的形象广告,同时还在报纸上刊登文章形式的广告,以此来不断试图提升产品的可信度。

除了这些对方还利用赞助学术活动、组织医生做义诊等手段增加三株口服液的社会影响力。不得不说,这些创新思维的确为三株口服液打开了市场,一时间销量猛增其公司业绩也是节节高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种“偷奸耍滑”得到的幸运并未维持多久,1998年三株口服液遭遇了滑铁卢,销量大跌濒临破产。

而导火索则是一位名叫陈伯顺的湖南老汉服用三株口服液后不治身亡,家属将三株口服液告上法庭。

虽然对方最终在上诉中获得胜诉,但舆论点已定三株口服液名誉受损难以复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想承认但不得不说,面对这些吹的天花乱坠的保健品,众多老年人那是上了一档又一档。除了对疗效的过于期待之外,还是因为很少人告诉过他们,保健品并非“疗效药,”更不是所谓的救命良方。

四、理性看待保健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保健品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

但许多人并不知道保健品并非药品,更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保健品和药品在生产和质量控制上其实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保健品需要获得食字号认证才能在市场上销售,它的质量和安全主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来负责监督。

相比之下,药品除了需要满足以上条件外,还需要获得药字号认证,并在符合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标准下进行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意味着,药品的生产工艺更加复杂,质量控制更为严苛。

而且虽然保健品也能起到一定的调理身体的效果,但是它并不能像药品那样直接治愈疾病。相反有些病症可能因为过度依赖保健品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加重病情。

更何况不同的保健品针对的人群和目的也不一样,消费者购买时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误购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大家最容易上当的一点便是因为宣传的不同,这才让不少人都以为保健品就是“良药。”

要知道由于我国医药行业具有较高的门槛,所以很多正规厂家生产的药品往往很少采取过度的市场营销活动。

而保健品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厂商就选择采用各种夸张的手法来进行推销,从而误导众人,这才导致了咱们“心甘情愿”的被哄骗上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的是,尽管保健品可以帮助咱们维持身体健康,但大家仍需理智看待它。任何宣称能够包治百病的产品都值得怀疑。只有正确的认识保健品,才能更好远离骗局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笔者认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无论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还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大家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养生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购买保健品时,也要注意并非所有保健品都适合自己,更不能过度依赖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