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现在随处可见的大小餐厅不同,七十年的下馆子算的上是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生活。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在那个年代能下馆子吃顿饭,那就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厨精心准备的菜品,虽然价钱来说确实有些昂贵。但在分量和味道上,绝对算得上是物超所值。

为此不少人不惜“勒紧裤腰带,”也要下个馆子尝尝鲜。那么对方精心“攒下”的2块钱,在70年时又能买些什么好货呢?

一、2元的“魔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70年代,物价低廉,2块钱在小饭店就能吃上一顿丰盛的餐点。只不过当时的大部分国营饭店要求使用粮票购买主食,像面包、米饭等需要出示定量的粮票,否则无法供应。

但也有一些私营、集体经营的小饭店,可以用钱直接购买这些主食,虽然价格会略高一些可还是供不应求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国营饭店,一盘肉拼盘1元一盘,还能带2碗小麦啤酒和相应的主食。

可要说如果只点主食如面条、馒头,则必须使用粮票。不过点心、荤菜类基本能直接用钱买。在那时一份红烧肉也仅需5角钱,一盘菜炒肉3角钱。就连现在越来越昂贵的大虾,在当时也仅需要3角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现在的高楼林立,大街上的随处可见小饭店。门前墙上常常贴着零星的菜谱,但其中并没有详细的菜名,只有辣子肉丁、茄子煎豆腐、过油肉、羊肉串之类的名字。

饭店里头没有咱们现在看到的精致餐桌椅,都是大方桌与长条凳搭配。

尽管这些东西在现在看来有些“劣质”上不得台面的存在,可在当时下馆子对大多数老百姓家庭来说的确算得上是十分奢侈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当时工资平均也只有30多元,农村更加困难。能去县城里的饭店吃上一顿,对许多孩子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奢侈。

所以在当时最常见的还是自己在家煮饭,不过偶尔去饭店吃一顿,品尝店里的特色美食,也让人回味无穷,成为了一段宝贵的记忆。

然而比起当年,现在虽然大家生活水平不断飙升但对餐馆的热情却在不断下降。而这最主要的原因也正是因为一个东西——预制菜!

二、食品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餐饮业也在努力适应这一变化。最近几年,预制菜产品在我国餐饮业中的使用比例显著上升。

毕竟其的确能够大大缩短烹饪时间,更何况这些原料成本极低。在有利可图之下,许多餐馆开始选择预制菜,以便迎合消费者“快餐化”的需求。

同时他们也不约而同的开始降低成本,以此来提高利润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懂得人都懂,在预制菜带来的“方便”之后,也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带来方便的菜包,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餐馆的烹饪实力和特色。

要知道在以前许多餐馆都有自己的“招牌菜”,他们依靠这些独特的菜肴吸引消费者。但依赖统一料包后,餐馆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口味与特色,从而开始变得千篇一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预制菜的食品添加剂问题也令人担忧。有很多不法商家,为了延长保质期限,开始往菜品里不断添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些都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威胁。

面对这些问题,业内人士呼吁必须采取措施遏制预制菜对餐饮业的负面影响。这最关键的是,就是从源头上掐断预制菜各种添加剂的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应该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度,让他们了解预制菜的优劣势,做出明智选择。

事实上除了这些预制菜“横行霸道”让人无处可躲之外,餐厅服务人员态度的转变也是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再去外面吃饭的重要原因。

三、态度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高档餐厅林立,各种新奇菜品应运而生,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打卡”。这些餐厅打出“高级”的旗号,语出惊人的高价格也成为一种象征,也代表着店家的服务质量和食材档次。

然而在条件艰苦的20世纪70年代,能够开设餐厅的已经是条件优越的单位,而跟咱们说的一样普通百姓能否“下馆子”就餐更是奢侈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此在那个年代的饭店服务员与现在迥然不同,要知道他们的工作并不需要顾客的评价,也无需担心因服务态度问题被老板解雇。

当年的饭店大多是国有企业,服务员也多是基层公职人员。他们按国家标准领取工资,没有额外的绩效考核。

对顾客的服务态度自然不会像现在的服务业职工那样殷勤周到、恭恭敬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客需要事先准备好要点的菜品,否则服务员有权利“训斥”他们耽误其他食客用餐。就餐期间也不能大声喊话,要有礼貌地请求服务员。

甚至如果有剩菜剩饭的情况,对方还可以直接对食客进行经济处罚。可以说,当时的顾客地位远远没有达到“顾客就是上帝”的高度。

但当时大家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往往是一顿饭下来也算的上是其乐融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当前餐饮业高度市场化和精细化管理的结果。服务人员的待遇与业绩直接挂钩,他们必须对食客彬彬有礼,否则很可能丢掉工作。

但后来这些事在“扭曲的谁弱谁有理”的思想下,变得不太一样。现在的服务员不少是“鼻孔朝天”的存在,如此差别之大的态度也难怪如今餐厅的风评越来越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现在食品原料的来源难辨真假,餐饮企业的各种经营手段也让人防不胜防,不少人都担心自己吃到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食材。

更让人不安的是,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利润,居然不惜销售劣质食品,甚至使用地沟油、毒大米等危害健康的食材制作菜肴,讽刺的事这一切也仅仅是为了节省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这在7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虽说当时的餐饮从业人员也许待客不那么殷勤,但是至少提供的都是安全卫生的正宗食材。

你不得承认的是,现如今餐饮业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他们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

笔者认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现在时代在不断发展,菜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多。但从味道和质量上来说,的确是远远“逊色”于曾经。

而餐厅老板要想能够挽回顾客,就必须真材实料用心做餐。

真的很希望未来餐饮业的发展能够兼顾顾客体验与产品安全,让食客既开心又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要想做到这一切,相关监管部门就必须不断加强对餐饮企业的管控,制定更严格的操作规范。

只有严格杜绝各类违法行为,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会得到维护。老百姓才能吃的开心,吃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