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25日,一架飞机在首都机场降落。

飞机刚停稳,打开舱门,一名身材挺拔的中年男子就从机舱冲了出来。他行色匆匆,全身上下都透露着满满的疲惫。

花白的头发被3月北京的春风吹的凌乱,但他并没有时间整理。脸上带着悲痛的神情,机械的向着出口的方向疾驰。

身后的秘书紧紧跟随着他,口中时不时的叮嘱道:“周总理,您慢些,注意安全。”

原来,这名男子竟是开国总理周恩来。彼时的他,刚刚从广州赶回北京,只为参加挚友的葬礼。

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挚友——陈赓大将,3月16日清晨,因疾病缠身,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为了参加陈赓的追悼会,周恩来亲自给毛主席发去了电报,请求将陈赓的追悼会延期,他一定要亲自主持。

一下飞机,周恩来就直奔中山堂,看到陈赓遗体的那一刻,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眼眶里溢满了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挚友主持完追悼会后,周恩来紧紧抱着陈赓的骨灰盒看了又看,又不放心似的亲笔写下了三张“陈赓同志之骨灰”的字条。

这一举动,让陈赓的遗孀傅涯,止不住落泪。

二人既是师生,又是战友,是在艰苦的无产阶级革命中,磨炼出的坚韧友谊。

陈赓是周恩来最得力的助手,也是他一生的“福将”。

将门之后

陈赓,是将门之后。与毛主席是老乡,1903年2月,生于湖南湘乡。

他的祖父曾经是大名鼎鼎的湘军首领,家风严谨。虽然祖父明令禁止子辈们从军,但是却并没有要求孙子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作为家中的男丁,从小就被父亲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同祖父一样英勇,以便长大后报效祖国。

6岁的时候,他被家中送到私塾读书,教书的先生顽固迂腐,小陈赓打心眼里看不上他那套。

此时的中国也早已满目疮痍,推翻封建帝国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新思想,新的革命思潮已经崛起。

年幼的陈赓受此影响,一心想要投身于革命的浪潮中,用自己的行动来拯救中国。

13岁这年,他正式退学,弃笔从戎,跟着祖父的步伐,加入了湘军,并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参加护法运动。

在队伍中,他骁勇善战,不怕牺牲,在队伍中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1921年,18岁的陈赓离开了军队,回到湖南长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法运动

经过几年的出生入死和思想的洗礼,他第一次明白了读书与救国之间的必然联系。

他一边在铁路局工作,一边利于业余时间在工人夜校中学习,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年轻工友。

他们一起参加“青年救国会”,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运动,敢于发声的陈赓也在这里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1922年,共产党一大顺利召开完毕,为了让更多的进步青年学习到共产主义革命思想,毛泽东在长沙建立了一所自修大学,并亲自授课。

在这里,陈赓和毛泽东有了第一次会面。他被毛泽东所阐述的中国,大为震撼。也认识到了共产党这个革命团体的救国理念。

这让19岁的陈赓思想又来了一次大洗礼,内心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了深深的认同感。

在自修大学完成学习后,陈赓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全心全意的走上了自己的无产阶级革命之路。

“福将”陈赓

少年时期的弃笔从戎,迈入青年之后,陈赓开始变的文武双全。加入共产主义的队伍后,陈赓考入了广州陆军讲武学校。

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为了共同的救国理想,双方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在组织的安排下,陈赓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期学员。

在学校中,陈赓不断的汲取着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在校期间,和蒋先云、贺衷寒一起,被称为“黄埔三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陈赓的仕途一路高升,甚至在第二次东征的时候,被当时国民党掌权人蒋介石亲自任命为警卫连连长。

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陈赓救蒋介石于水火之中的事迹。

在东征的过程中,由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谭曙卿,带领的队伍向华阳叛军林虎部进攻。

因为事先谭曙卿并未探得敌军虚实以及做好战斗部署,导致第三师整体陷入敌军包围圈,死伤惨重。

蒋介石亲自前往华阳督战,但第三师早已被打的溃不成军,节节败退。

眼见敌军已经快打到指挥部了,蒋介石为了避免被敌军抓住,决意自杀。

陈赓身为警卫连的连长,他手疾眼快的一把夺下了蒋介石的枪,背起他就向着外面冲了出去。

依仗着陈赓的年轻力壮,二人甩掉了追兵,一直逃到了河边,最终被周恩来带领前来救援的黄埔部队找到。

蒋介石从此对陈赓更加青睐,一边感激于他的救命之情,一边佩服这名年轻人阵前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情后来很快就在黄埔军校传播开来,陈赓阵前救校长一事名扬天下。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国共合作因此破裂,陈赓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入狱。

宋庆龄在实施营救的时候,就利用“陈赓曾救过蒋介石的命”为舆论进行施压,才让陈赓顺利被放出。

经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中共中央为了摆脱国民党主力部队的追击,决定开启长征。

长征途中的艰难远远超出了常人想象,尤其是红军走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毛尔盖草地。

陈赓当时担任中央纵队干部团团长一职,跟着周恩来、刘伯承等人一起参与制定军事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每天都十分的辛苦。大部队每到达一处新的驻扎地点,他都要认真查看地图,研究行军路线,并且给每个军团发送最新的作战命令。

只有一切工作都做的妥当之后,周恩来才肯去休息。因而他的休息时间严重不足。

川西的八月,潮湿炎热,在加上毛尔盖草原环境恶劣,缺衣少食,蚊虫繁多,很快就病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医诊断为严重的痢疾,除了上吐下泻,还伴随着高烧40℃。

此时的周恩来身体极其虚弱,已经昏迷了过去,急需降温退烧。

眼见周恩来的身体每况愈下,大家都十分着急。这时,陈赓望着远处的山,若有所思的说到:

“那里背阴,应该有雪!”

不等大家反应过来,他就带着两名战士向着山的方向跑去。一会儿的功夫,陈赓就带着满满两大油布袋子的雪回来了。

队医把这难得的雪,敷在周恩来的额头上,几个小时之后,烧终于退了下来,周恩来也醒了过来。

在恢复的过程中,周恩来的身体还是比较虚弱,自己难以行走。在彭德怀的安排下,挑选年轻力壮的战士组成了担架队。

陈赓又一次站起了出来,他拍着自己的胸脯说:

“我来担任担架队队长,一定把周公安全抬到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陈赓带领着战士们一路抬着周恩来向前行进,直到他病愈。

事后,周恩来握着陈赓的手激动的说道:

“陈赓啊,你是一员福将,谁碰到你都有好运气!东征时,你背着蒋介石逃跑,过草地你又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