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T之家、OFweek

5 月 11 日消息,据德媒 WirtchaftsWoche 报道,联想、摩托罗拉全部支持蜂窝网络的设备(涵盖手机、平板电脑和支持移动数据的笔记本电脑)目前在德国遭遇禁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摩托罗拉德国官网目前仅剩辅料(配件)类别
慕尼黑地方法院本月早些时候裁决联想与摩托罗拉在同美国科技企业 InterDigital 关于 4G、5G 专利的诉讼中败诉,InterDigital 获得了初步禁止令许可。

该禁令尚未具有完全法律效力,但 InterDigital 选择通过支付 400 万欧元(约 3116 万元人民币)保证金的方式临时强制执行。联想与摩托罗拉仍可通过上诉程序撤销禁止令。

和三星同大唐的诉讼一样,联想与摩托罗拉同 InterDigital 的诉讼的焦点还是专利许可中的 FRAND(公平合理且不带歧视性的条款)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nterDigital 宣称其在专利许可金的设置上符合 FRAND 原则,但联想-摩托罗拉方面并不持有相同观点。同时欧盟范围内并未对什么是 FRAND 原则进行具体规定,为专利诉讼留下了空间。

这也不是 InterDigital 和联想-摩托罗拉第一次就专利授权费对簿公堂:英国高等法院在 2023 年 6 月的判决中裁定 InterDigital 的专利许可金不得高于每部设备 0.175 美元(当前约 1.26525 元人民币)。

去年10月,据Theregister报道,全球电信巨头爱立信已于上周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地方法院对联想及其移动设备子公司摩托罗拉提起了诉讼。

爱立信指控联想侵犯自身11个领域的5G专利组合,并声称十多年间,联想一直拒绝谈判合适的许可协议,仍在继续使用其技术。因此,爱立信表示联想和摩托罗拉移动均违反了专利法。

爱立信与联想这场“豪门恩怨”源于2008年。

2008年,爱立信首次联系联想,通知其部分产品(目前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个人电脑)在未得到许可的情况下,正在使用爱立信的2G和3G知识产权。

为了行业内的友好和谐共生,2010年,爱立信向联想提供了一份交叉许可协议,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协议,双方将相互授予对方的知识产权许可,但联想要以连续使用费的形式向爱立信支付净平衡付款,再加上预付款来支付相关费用。

换言之,联想需要向爱立信支付已使用和待使用的版权费用。

联想收到协议后,为了挽回“颜面”,它要求爱立信同意免除联想已经销售的非授权产品的所有过去的特许权使用费。不过几个月后,这个“白嫖”的提议并没有得到爱立信的同意,联想又撤回了该要求。

从此,两家陷入了法律纠纷的漩涡中。

随后在2014年,联想从谷歌手中收购了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意料之内的是,摩托罗拉同样使用爱立信的通信专利。

面对联想一而再二三的侵权,爱立信无奈地表示,自2008以来,联想不仅回避谈判许可协议的一切努力,而且继续使用爱立信的专利技术。其有意进一步签署更新的行业标准保密协议(NDA),但是联想并不愿意。

而让爱立信选择“撕破脸”的导火索似乎是因为今年6月,联想提出了一份NDA。

根据爱立信的控诉,该份NDA将允许联想与许多第三方公司和律师事务所以及第三方共享爱立信的机密信息,并限制爱立信对联想行使专利权的能力,联想可以随时在中国起诉爱立信。

爱立信彻底被“惹毛”,选择通过法院起诉联想侵犯了相关专利,并要求法院赔偿侵权损失。

据悉,爱立信指控联想侵犯了其四项专利,分别是美国专利号10,425,817、10,306,669、11,317,342和11,515,893。

其中,“10,425,817”专利涉及保护无线网络中的隐私;“10,306,669” 专利涉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分配”;“11,317,342”专利涉及“系统信息分部分传输”的无线通信;“11,515,893”专利涵盖“准循环LDPC码的移位值”。

总结来说,这些专利主要与5G通信有关,并涉及联想的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电脑和平板设备。

爱立信曾公开表示,基于每年约40亿美元的研发投资,使其在5G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拥有领先的5G专利组合。其通过专利许可获得公平补偿的可能性对于确保新的创新投资非常重要,从而使自身各地的客户和消费者受益。

作为通讯行业的“元老”,爱立信的主营业务不单是通信网络系统、专业电信服务,专利许可也是它的主要营收来源。

根据官网显示,爱立信目前在全球拥有的授权专利达6万多项,并先后与oppo三星、苹果、华为等多个知名科技巨头签署了许可协议,累计超过100份。

因此,关于专利诉讼,在爱立信眼里并不罕见。

例如,去年年底,爱立信宣布结束与苹果“在iPhone中使用5G无线专利而支付的专利使用费争端”。双方达成多项协议,包括多个与专利蜂窝通讯标准相关技术交叉许可。这场旷日持久的5G专利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月度运行分析报告

第一章: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 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趋势分析

二. 中国市场5G智能手机销量及渗透率趋势分析

三. 中国市场上市新机数量趋势分析

1. 上市新机数量趋势分析

2.5G新机数量趋势分析

3. 各品牌新机占比趋势分析

四. 中国市场智能手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 显示技术趋势分析

2. 价格区间趋势分析

3. 屏幕分辨率趋势分析

4. 尺寸区间趋势分析

5. 屏幕比例趋势分析

6. 屏幕刷新率趋势分析

第二章: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一. 中国市场Top6品牌智能手机销量排名分析

二. 中国市场Top6品牌智能手机品牌策略分析

1. 华为

2. 荣耀

3. 苹果

4. OPPO

5. vivo

6.小米

第三章:中国OLED智能手机市场情况分析

一. 中国市场OLED智能手机销量及渗透率趋势分析

二. 中国市场OLED智能手机柔性屏渗透率趋势分析

三. 中国市场Top6品牌OLED智能手机销量排名情况

四. 中国市场Top6品牌OLED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分布

五. 中国市场Top6品牌OLED智能手机销量增长情况分析

六. 中国市场Top6品牌OLED智能手机发展趋势分析

1. 华为

2. 荣耀

3. 苹果

4. OPPO

5. vivo

6. 小米

马女士 Ms. Ceres

TEL:(+86)137-7604-9049

Email:CeresMa@cinno.com.cn

CINNO 公众号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