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正式踏上抗美援朝的战场,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残酷的战火硝烟。

部队临出发前,毛泽东主席专门会见了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说:“第9兵团如果在朝鲜东线打得不好,打得不及时,北朝鲜临时首府江界就有可能失守,美军将从东面威胁志愿军西线部队,使之落入东西两线敌军的合围之中,必将造成整个战局上的不利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主席

当来到朝鲜半岛的东线战场后,宋时轮仔细观察了战争局势,对大家提出“必须要将长津湖地区的“联合国军”全部歼灭”,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部署:

“在长津湖地区的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形成四个包围圈,第20军负责穿插包围,第26军负责增援堵截,第27军负责正面强攻,于11月27日发起总攻。”

11月27日,总攻刚一开始,志愿军采取奇袭战术,迅速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可是,当战斗进行到了第三天,美军开始调整了策略,他们依靠空中飞机的狂轰滥炸和坦克在地面上开路,渐渐遏制住了志愿军的势头,使得志愿军的伤亡巨大,三天时间里就伤亡了近一万人。

战斗进行到这个时候,宋时轮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原先得到的情报是:“长津湖地区只驻扎了美军陆战第1师”,可为什么如今敌人的火力如此强大,而且兵力人数也与情报中显示的相差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志愿军

11月29日夜晚,正当宋时轮陷入沉思的同时,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的战士在新兴里摸到了一个美军阵地附近,并俘虏了美军负责放哨的士兵。

于是,志愿军第一时间审问了美军士兵,通过他的详细交待,美军部署在长津湖地区的兵力情况逐渐清晰了起来。

事实上,长津湖地区并不是只有美军陆战第1师,具体兵力部署为:美军第7师第31团的三个营驻守在新兴里,美军陆战第1师的三个团驻守在柳潭里,美军陆战第1师师部和两个团驻守在下碣隅里,再加上驻守在古土里的美军,整个长津湖地区的兵力达到了三万多人,超出了预料人数的三倍多。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宋时轮认为,必须要调整作战策略,与其将第9兵团兵分多路同时出击,还不如集中部队主要力量重点打击一路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

按照这个思路,宋时轮于当天晚上重新制定了作战部署。新的作战部署是这样的,首先集中第27军主力消灭驻守在新兴里的美军第7师,然后再与第20军协同消灭柳潭里、下碣隅里的美军陆战第1师。与此同时,第26军作为预备队,要及时地投入战斗当中,来支援第27军和第20军。

正是由于宋时轮的战略调整,迅速扭转了长津湖战场上的战局。

11月30日,驻守在新兴里的美军第31团被志愿军第27军团团包围了起来,这个团就是号称“北极熊团”的美军第7师王牌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31团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由于他们成功打进了俄国的西伯利亚,而被美国总统威尔逊授予了“北极熊团”的称号,并颁发了“北极熊旗”,同时也是美军第7师的王牌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鉴于“北极熊团”的特殊性,宋时轮下达作战命令说:“一定要全歼这支部队,以扬我志愿军的军威。”

随着宋时轮的一声令下,志愿军第27军的战士们一个个英勇无畏,向新兴里发起了猛冲。而美军已经习惯了“步炮协同,坦克开路”的打法,看到志愿军展开近距离肉搏战时,完全乱了手脚,只好边打边撤,甚至连装备精良的火炮阵地都拱手让给了志愿军。

战斗至12月2日下午,“北极熊团”的3300人仅有三百多人逃回了下碣隅里,其余的全部战死或冻死,指挥官费斯中校也在战斗中中弹身亡,团旗更是被志愿军缴获。

至此,不可一世的“北极熊团”全军覆没,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迷雾之中。

新兴里的战斗打完了,战局让整个东线的美军部队为之震惊。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完全由坦克和大炮组成的新兴里钢铁阵地,竟然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小米加步枪给攻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津湖战役经要图

12月1日下午14时,在美军陆战第1师的作战指挥部里,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前来参加会议的全部都是美军的高级军官,其中包括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第7师师长巴尔。

在这次军事会议上,阿尔蒙德首先讲述了朝鲜战场上的最新战况。直到这个时候,美军将领们才知道,中国已经全面介入了朝鲜战争当中。

与此同时,位于西线的美军第八集团军也遭到了志愿军的顽强打击。见此情形,“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只好下令:“东线、西线的部队全部后撤”

麦克阿瑟的撤退命令已经下来了,阿尔蒙德立即命令东线的第十军部队全部撤往咸兴、兴南地区,还专门叮嘱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说:“陆战第1师要集中力量,全力突围出志愿军的包围圈,尽快撤离长津湖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