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母亲节的到来,市场上关于母亲节的消费品热度持续高涨。近日,记者调查市场发现,今年母亲节礼物呈现年轻化趋势。母亲节前一周,“母亲节摄影”相关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191%,“母亲节按摩”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136%。“让妈妈更年轻,成了很多年轻人在母亲节送礼的首选”,有分析认为,从消费习惯上看,代际交融正在成为母亲节的新主题。(5月11日《广州日报》)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虽说是“舶来品”,但母爱是“通用语”——全世界的母亲都相似,一辈子为子女倾情付出、遮风挡雨、忧心牵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母亲向来是备受赞美的主角。“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彰显了母亲及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诗句,总是能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那根弦,激发人们的孝德与感恩之情。

母亲是我们生命里最特别的人,她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不求回报的。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送鲜花、送衣服、送礼品,是许多人感恩母亲、表达孝心的方式。这当然会让母亲感到欣慰,但绝不是感恩的全部意义。对于母亲节,其实大多数母亲都不会计较孩子是否送上一束鲜花及“年轻套餐”,也不仅仅需要一种赞美和祝福,她们认为最好的礼物是能够看到“回家的孩子”,聊聊家常、叙叙天伦,用一份真挚的爱来慰藉孤寂的心。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在现代社会里,因为忙于学业、追求事业,不少人远离母亲,在自己的一方天地打拼,有时忽略了对母亲的爱。比如,子女“常回家看看”就成了许多父母的一种奢望。从这个层面来说,母亲节也是子女需要反省的日子,正如网上有一句灵魂拷问:“母亲节,你的爱回家了吗?”因此,我们在给母亲送上节日礼物的同时,确有必要静下心来,重温一下母亲的舐犊情深,反省一下自己对母亲的爱是否做到了家。

感恩母亲、表达孝心,远不止送礼物这么简单。有人曾总结“何为孝”: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体弱的父母,健康为孝;孤单的父母,相守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病患的父母,照顾为孝……感恩尽孝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关键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来。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指南的核心,就是不仅要求子女给父母必要的物质关怀,更重要的是给父母更多的精神慰藉,即使无法做到“常回家看看”,也要想方设法“让爱回家”。

“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在妈妈老去的时光,听她把儿时慢慢讲……”这是电视连续剧《人世间》中的主题曲,母爱、亲情的真挚流露让无数人泪目。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暖心电影《妈妈的礼物》,生动展现了一位母亲临终前与穿越而来的女儿共度温暖时光,女儿走近母亲、靠近母亲、理解母亲、弥补遗憾的过程,也发人深省。

“子欲孝而亲不在”,已成为许多人的遗憾;父母尚在,我们就是最幸福的人。趁父母健在时,我们无论在外如何打拼、干得怎样,都要“常回家看看”,即使工作繁忙难以抽身,常给父母打个电话、视频聊聊天、说说心里话,“让爱回家”,还是可以做到的。

文/付彪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