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英国地方选举以巴基斯坦裔的穆斯林政治家萨迪克·汗第三次当选伦敦市市长正式收官,英国工党大获全胜。另一方面,首相苏纳克领导的执政党保守党在此次选举中遭遇了40年未遇的惨败,近半数参选议员落选。英国地方选举一向被视作国家大选的“晴雨表”,媒体预计保守党在即将举行的大选中前途堪忧。从当前的形势看,保守党方面很难迎来选情反弹,工党重新接管唐宁街10号似乎已成定局——“赢不赢”已经不成问题,问题是“赢多少”。民调预测,工党将赢得下届议会选举,结束保守党长达14年的连续执政。今年底或明年初的英国大选,工党领袖斯塔默可能会重演1997年布莱尔率领工党在大选中大获全胜的历史,当选下一届英国首相,入主唐宁街10号。届时,英国将结束保守党的长期执政,实现十多年来首次政党轮替。

2024年5月4日,萨迪克·汗(右二)历史性地第三次当选伦敦市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4日,萨迪克·汗(右二)历史性地第三次当选伦敦市长。

在这次地方选举中,保守党获得515个地方议员席位,比选前锐减474个议席,所控制的地方议会数目从16个降至6个,失去了10个地方议会控制权,赢得的地方议会和议席数量甚至少于自由民主党,28年来第一次沦为“老三”;反观工党,不仅新增186个地方议席和8个地方议会控制权,在107个竞选地方议会中控制了51个,更在11个市长直选中赢得10个,延续了工党在各大城市的执政,俨然形成“地方包围中央”的态势。

由于下一次英国大选将不晚于2025年1月28日举行,这次地方选举被普遍视为大选的“风向标”。无比接近重新执政的工党表现得尤为迫不及待,施压保守党政府尽快举行大选。

据英国一项民调显示,工党的支持率目前比保守党领先26个百分点。保守党在本届地方选举中遭遇了过去40年的最差选举战绩。

而这次英国地方选举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它是大选的“风向标”,也不仅仅在于它预示着工党将在英国重新执政,而是还有更为深远和微妙的影响,就是它有可能成为重塑英国政治生态、改变英国政党格局和政党制度的一个“催化剂”。

这次英国地方选举,有这么三个细节值得注意:

一是保守党赢得的地方议会和议席数量甚至少于自由民主党,28年来第一次沦为“老三”。

二是用国际政治专栏作家胡毓堃的话来说,这次工党的赢和保守党的输,并不意味着简单的“一家欢喜一家愁”,也不等于工党将高枕无忧地全面取代保守党。就政党得票率来说,工党和保守党双双微弱下降1%。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保守党的失地并未理所当然地被工党接收,甚至工党在某些地区反而遭遇了明显的选票流失。一些在野小党收割胜利果实。中左翼的自由民主党(英国第三大党)和左翼的绿党增长幅度仅次于工党,前者新增104个地方议席与两个地方议会控制权,后者的地方议席更是扩充接近70%。此外,前工党成员乔治·加洛韦成立的左翼的不列颠工人党也拿下4个地方议席。正是因为在野左翼阵营其他政党的崛起,消减了工党开拓选票的潜力。更有甚者,这些政党在部分地方选区起到“搅局”作用,分流工党选票,反而导致后者败选。当然,这次英国地方选举,这些左翼政党都战绩不俗,也表明当下英国民意左倾化的趋势。

2024年5月2日,英国工党领袖斯塔默与妻子投完票后离开投票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2日,英国工党领袖斯塔默与妻子投完票后离开投票站。

三是保守党也面临着与工党类似的选票被分流的问题。由英国脱欧党转型成立的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英国改革党不仅在哈文特选区实现地方议席零的突破,在桑德兰地方议会选举进步明显,把保守党拉到“老三”的位置,更在南布莱克浦议会补选中得票数进入前三,仅落后保守党117票。

5月3日,英国提赛德,英国首相苏纳克庆祝本·豪森连任蒂斯谷市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3日,英国提赛德,英国首相苏纳克庆祝本·豪森连任蒂斯谷市长。

这意味着,英国传统的两大党面临着选票被小党争夺、分流的压力。而小党崛起的势头异军突起。尤其是第三大党自由民主党,一直跃跃欲试希望跻身大党行列。对保守党和工党形成威胁的,并不是二者之间的角逐和力量的此消彼长,而是那些迎合民意而势力陡增的新兴政党。

我在《李显龙一个月后交棒,谈谈对新加坡政治体制的一点误读》一文中曾经概括,在世界范围内,多党制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一是两党制,比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也就是说,世界上主要的英语国家,都是实行两党制。

二是多党林立制,比如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也就是说,主要的欧陆国家,都是实行多党林立制。

三是一党独大制,比如新加坡,还有1993年以前的日本、1996年以前的印度、2018年以前的马来西亚。

而这次英国地方选举中,传统的两大党一胜一败,而小党异军突起,尤其是自由民主党的迅速崛起,则意味着英国有从两党制向多党林立制慢慢转变的趋势。假以时日,保守党和工党被自由民主党反超并不是没有可能。英国政坛有可能从延续了上百年的“两强争霸”格局,迈入“三足鼎立”的新阶段,甚至演进为“多党林立”的新形势。

纵观世界上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或地区,传统大党被边缘化的先例比比皆是,而政治上的第三极却异军突起。

最典型的如法国,从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起,直到2017年以前,法国总统宝座一直在传统右翼政党共和党和传统左翼政党社会党这两大党之间轮流坐庄。每次总统大选,也基本上是这传统的两大党进入“决赛”进行对决。自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建立以来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社会党共和党,却在2017年和2022年大选中两次双双出局,让位于新的权力平衡关系。在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中,法国选民首次放弃传统左右翼政党,将中间派的马克龙和极右翼的勒庞送入“决赛”。五年后,两人再决高下,传统左右翼大党在第一轮投票中双双惨败,其中右翼政党共和党候选人瓦莱丽·佩克雷斯得票率为4.78%,左翼政党社会党候选人安妮·伊达尔戈得票率仅为约1.7%。尤其是左翼百年大党——法国社会党更是输得彻彻底底。如今社会党却沦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党。法国社会党“崩盘”如此之快,几乎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这显示出法国政治生态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第五共和支柱的两大政党——社会党和共和党,在2022年大选中双双创下史上最差选举战绩,陷于前所未有的低迷局面,甚至濒临崩溃。

2022年4月10日,法国右翼政党共和党候选人瓦莱丽·佩克雷斯投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4月10日,法国右翼政党共和党候选人瓦莱丽·佩克雷斯投票。
2022年4月10日,法国左翼政党社会党候选人、巴黎市长伊达尔投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4月10日,法国左翼政党社会党候选人、巴黎市长伊达尔投票。

再如以色列工党,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直到1977年之前,将近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工党执政。后来工党与利库德集团成为以色列的两大党,轮流执政。我们耳熟能详的本-古里安、梅厄夫人、拉宾、佩雷斯等以色列著名总理都是工党成员。而自从2001年工党籍总理巴拉克败选下台到现在,工党已经长达23年没在以色列执政过了,已经基本上被边缘化了。

1995年11月4日,拉宾遇刺身亡的当天晚上发表人生最后一场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5年11月4日,拉宾遇刺身亡的当天晚上发表人生最后一场演讲。

还有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国国民党。在今年1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得票第二的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获得33%的选票,仅比第三名的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的26%高7个百分点。而且在这次领导人选举中,侯友宜在20—39岁的年轻选民中得票率仅有10%,远远低于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而柯文哲赢得的选票大多是厌恶民进党和国民党的台湾年轻人。四年后的选举,这些年轻人会更加成为社会的主流,所以四年后民众党获得的选票反超国民党也极有可能。国民党今后的首要任务已经不是要在台湾重返执政地位,而是要保住自己在台湾政坛上第二大党的位置,假如国民党还不及时进行深刻的反省与大刀阔斧的改革,那就不排除会被民众党甩在后面。在面对“前有拦路虎(民进党),后有追兵(民众党)”的形势下,国民党在台湾政坛还真有沦为“老三”的可能性。

2024年1月13日晚,侯友宜、赵少康和朱立伦败选后向支持者鞠躬致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月13日晚,侯友宜、赵少康和朱立伦败选后向支持者鞠躬致歉

花无常开不败,人无长盛不衰。其实,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不过都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