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根据中央文明办工作要求,近日,河南省文明办印发《关于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组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工作,有针对性加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引导广大群众共同抵制陈规陋习,坚决遏制高额彩礼之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文明办要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宣传活动,运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有关精神,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理念,鼓励体现新时代新风尚的婚嫁礼仪习俗,划清传统习俗与陈规陋习界限,教育引导群众破除盲目攀比、炫富摆阔、嫁女解困、以彩礼论身价、以彩礼保婚姻等扭曲观念,树立不比彩礼比人品、不讲排场讲文明的新风正气。要会同农办、农业农村、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以村庄(社区)为单位,组织成立抵制高额彩礼志愿劝导队,精准掌握适婚青年情况,上门开展宣讲劝导,引导适婚青年及其家长摒弃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婚闹、随礼攀比、铺张浪费等行为。

《通知》指出,全省各级文明办要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移风易俗普法教育,联合司法部门宣讲民法典有关内容,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结合典型案例宣传其中"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条款,强化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同时,创作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运用小品、戏剧、曲艺等形式,针砭不良习俗、倡导文明新风,在群众身边组织开展巡演,推动高额彩礼丢面子、不要彩礼要幸福的理念深入人心。

《通知》强调,工作开展过程中,全省各级文明办要推动建立乡村红娘(媒婆)培训引导机制,加强对婚姻中介、婚庆机构的规范管理,制定婚庆从业者公约,签订新风承诺书,教育引导婚庆从业者抵制高额彩礼。推动成立"义务红娘工作室",打造婚恋交友、婚前辅导、婚姻关系调适、情感疏导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时,推广建设结婚礼堂,积极提供各类公益服务,配置桌椅、餐具、音响等设备,举办集体婚礼,做好婚礼策划、主持、证婚等服务,融入婚俗新风教育,让低彩礼蔚然成风。

《通知》强调,要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严格落实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制度,加强对操办相关活动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约束,推动党员干部做好表率,遏制高额彩礼之风。同时,要发挥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老"人员、致富带头人等群体示范作用,倡导其带头摒弃和反对收送高额彩礼、婚宴大操大办等陋习,示范带动、成风化俗。

全省各地要通过公议、公订、公示等方式,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对彩礼、随礼、酒席规模和标准等作出具体明确约定,通过"道德超市"、文明积分制等激励先进,形成抵制高额彩礼的鲜明导向和良好氛围。要把推进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年度测评的重要内容,对参测城市、村镇高额彩礼治理成效进行考核,引导各地压实责任。指导文明单位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倡导职工在彩礼、婚宴等各环节做到简约适度。推动文明家庭带头在邻里社区抵制高额彩礼,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弘扬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倡导风雨同舟、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